到底什么叫健全的人格?请大家详细说明?

我真的不知道健全人格是什么意思? 还有就是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它和健全人格有关系吗?谢谢大家!!请大家告诉我^^

健全的人格,其本质是一个“舒展的自我”。



舒展代表着一切中性的概念,你既不紧张也不放纵,既不卑微也不高傲,既不讨好也不回避。



在这样的人格状态里你是松坦的。



因为你是松坦的,是“中性”的状态,所以我们反而很难用直接的、肯定的定义去描述什么是健康的人格,而只能用这种“对立否定”的方式来表达。



不健康的人格,其本质就是“被扭曲”、亦或是“破碎”的自我。



回避型人格、偏执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等等,这些命名其实表述的都是人格扭曲之后的不同分类。



而人格的扭曲,本质上是人的自我破碎之后,为了整合、或规避这种破碎感,而进行调适的结果。



“自我的破碎”从何而来呢?



它源自于外界的攻击。



我们面对一切外界的攻击,其实都是没有什么防御的。因为“精神攻击”本身就是无法规避、无法防御的。

你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说:“你真是个废物,滚一边去别碍老子的眼!”

这个小孩的内心马上就会感到一阵难受,他内心的委屈、羞耻、愤怒等情绪马上就会被点燃。



你的话语就如同利剑一样,插在他柔软、脆弱的心理上。



这些攻击落在你的心理中时,它们就像一颗子弹打在你的肉体中不断旋转一样,精神攻击也会撕扯你的心理,导致暂时性的“自我的破裂”。



这些子弹要是没有取出去,这种破裂感就会一直持续。



所有的防御手段都是我们后天发展出来的。



为了应付这些来自于外部的攻击,所带给你的那些糟糕的感觉,你就脱离了那种松坦的“中性”状态。



就好比原本有一个直直的指向天空的指针,它受到外力的作用之后,向右边偏了一些,你为了让它回到正中,就必然要从右边把它敲回去,或是从左边将它拉回去。



问题在于我们的心理惯性太大,你习惯了从左边拉它之后,往往会在已经把它拉过了中线之后还不放手,仍然一直不停的向左边拉。



往左边拉过头了,你就赶紧又从右边再拉一下。



这些不断从各方发力,试图将自己的内心调整到舒适状态的手段和方法,慢慢地就会固化下来,成为你的习惯,并进而成为你的一种人格模式。



因此,人格的扭曲,源自于我们在受到外界攻击的时候,为了“情绪缓解”这一目的,所付诸的习惯性努力。



比如说你处在一个容易被别人欺负的环境中,别人天天欺负你,你就想:“我不想被他欺负了,那我就巴结一下他吧,我让他开心了,他就不会欺负我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讨好别人,是为了终结或避免别人所可能施加给你的攻击,这种模式固化下来,就是讨好型人格



你担心将你对别人的不满和愤怒释放出去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所以就一直压抑,表面笑嘻嘻,心理mmp,这种模式固化下来,就是“被动攻击型人格”。



你的内在无比的缺乏自我价值感,你迫切的希望能够被别人看到,于是故意制造戏剧化的场景、做出戏剧化的举止以获得别人的注意、或是在这种“扮演某种角色”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感,这种模式固化下来,就是“表演型人格”。



精神动力学给的药方,是告诉你,你的心理那些伤口需要被治疗,你缺乏自我价值感,心理咨询师就慢慢地给予你价值感;

你回避亲密关系是因为你对它感到恐惧,咨询师就陪伴你慢慢建立亲密关系,让你逐渐意识到亲密关系不是如你所想的那么可怕。



认知疗法给的药方则完全是在另一个维度上的,它告诉你:其实那些所谓的心理伤害并不存在。



这个药方背后的逻辑是完整的、正确的。

但是因为这个结论缺乏人文关怀,会让许多人感到愤怒,甚至感到这个结论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种伤害。

所以,这个药方的结论往往不会被言明,许多人只是阐述它背后的逻辑,将它包装上一层可爱的、吸引人的糖衣之后,才好让患者吞下去。



为什么说那些心理伤害并不存在呢?



其根源在于:我们习惯性的视角,将责任归咎于精神攻击者;

而认知疗法的视角,是将心理伤害的责任归咎于伤害承受者,而且是100%的将责任归咎于受害人。




我们习惯性的都是认为:别人伤害了我们的心理,是因为他们有恶意,那是他们的错;



认知疗法强调,我们之所以会受到别人的心理攻击,是源自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我们没有完全的接受客观现实。



二、是因为我们受到了社会教育、和群体影响,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偏见与认知扭曲。



三、我们将原本是虚假的、捏造的、扭曲的、夸张的语言和想法都给当成了是真实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一个人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或者说应有良好的个性。什么是健全的人格(个性)呢?简而言之,是指人格结构中的各个方面得到平衡发展的完整的个性。作为健全的人格,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 1.有助于事业上的成就的取得。 2.有助于心身的健康发展。 3.有助于更有效地去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环境。 4.有助于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人格虽具有稳定性,但同时一个人的个性也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实际上,秉性即个性还是可能改变的。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要时刻注意自身美好人格的塑造。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 厚德载物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摇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26
八嘎,

雅鲁
第3个回答  2020-12-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