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其实就是个祸害吗?

如题所述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代表大海)、双边(内边线较细、外边线较粗)。传国玉玺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这一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传国玉玺传到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其中东晋的这一块,一直传到后唐李从珂自焚。后来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的废墟中找到这个玉玺,献给宋。最后,到了金,然后到了元,被元顺帝带到北元。明成祖朱棣灭北元,传国玉玺消失。

建文帝失踪的同时,传国玉玺也失踪了。当应天城破的时刻,迎附燕师的官员不过二十四人,死节十余人,缒城而去的多达四百六十三人。这件像征皇权的宝贝不可能在那场大火中烧毁,应该随他的主人一起失踪了。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朱允炆脱逃后,朱棣得位不正,寝食难安,举全国之力大肆查证朱允炆下落,而这可怜的侄子在陆地上真可以说是入地无门,没有办法,得到僧人资助,通过现福建出海去了现今东南亚一带,以期这样躲开朱棣的追捕。

而朱棣在多年寻不到建文帝的情况下,也了解到了朱允炆逃亡南洋这一线索,所以朱棣干脆组织了一只庞大舰队,第一巡游南洋,展我大明声威。第二出师南洋各国,建立稳定政治关系,扩大大明政治影响力。第三点么,就是搜寻朱允炆了。

这一说法,现在得到的历史佐证有以下几点

1-海上出使南洋西洋各国,朱棣派遣了一位近身太监郑和前往,而并没有选择更适合外交涡旋的士大夫大臣,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郑和与朱允炆相识,并且郑和绝对忠诚于朱棣,朱棣的心郑和是绝对明朗和了解的

2-郑和下西洋,路线并没有走传统的经济贸易路线,而是首先经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条路线,现在被很多学者成为“寻帝路线”

3-郑和所带出海的一干人等,95%都是现役军人,并且精明强悍,可以说都是精兵。相反所携外交礼节大臣管带等几乎没有,这点明显有要去打仗征服的意思,而事实确是郑和每到一地,都来去匆匆,带了军队又不是去打仗抢地盘,而说去做贸易吧,又没有相关专业人员和相关的贸易活动及意思

4-当朱棣晚年,政治稳固,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之时,他寻找朱允炆之意锐减,相应的郑和的行动使命也结束。

综上,无论是出家说,入道说,出海说,总之朱允炆并没有死,这一点毋庸置疑,反之,朱棣在篡位后也的确将大明王朝带入了富强之路!

历史上为宣扬国威和扩展海上贸易的郑和下西洋竟是成祖寻找建文帝的幌子。

数万人在航海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大西洋,目的却是寻找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

据说明中期农民发现,献给了蒙古王爷。多尔衮征服蒙古后获得。后来溥仪变卖,后被翡翠大王铁保亨获得但在坐船前往南京时不慎坠入海中。

据《吴氏石头记》中的记载,传国玉玺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3
传国玉玺是个祸害,因为在古时候传国玉玺代表帝王之位至高无上的权力。
第2个回答  2020-12-02
是的。因为有了传国玉玺,就会有很多人觊觎,因此惹来了很多祸事。
第3个回答  2020-12-02
是,如果实力足够强,就能用来更方便的号令天下,但是实力弱就会引来灾祸。
第4个回答  2020-12-02
不是,因为一个物件不会成为祸害,只有人的欲望才是祸害的根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