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计算能力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4
有父母问: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了,虽然学前他已经学了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上学后发现他在口算方面还不是特别好,速度慢准确率低。老师让父母在家里多给孩子出题练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好办法吗?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孩子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一般来说,学习能力主要是学校培养,但是,家庭有生活实践的优势,所以,父母也有可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养成学用结合的好习惯。

每天都应该进行几分钟的口算练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孩子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的积极状态。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孩子和父母对报口算等,每天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长期进行,持之以恒,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父母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候,穿插进行趣味性练习。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提高孩子的口算兴趣和计算速度。

在练习口算的过程中,可采用一些小手段,如:一段时间小结一次,如果孩子连续几次都算得不错,可以发些小奖品,或给孩子一些其他的奖励。
第2个回答  2020-10-24
导读:计算对于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数学与之生活。计算是整个数学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牢则大厦不稳。小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有部分孩子认为计算题易学、好学,以为一听就会,不肯动脑,经常会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做答,计算马虎,张冠李戴,简单计算也频频出错,验算检查不耐烦,算完题目要求就完事,计算结果阴差阳错,经多次检查,计算错误率让人吃惊。
  针对孩子计算能力薄弱,可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原因:
  1.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
  20×5÷20×5=100÷100=1;
  41/5-41/5×1/3=0×1/3=0;
  6÷6/7-6/7÷6=025+4×9=100×9=900;
  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
  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
  ......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由于注意品质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
  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
  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3.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4.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5.不良学习、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散漫,上学后迁移到学习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不正确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
  6.基本口算不熟练、基本口算技能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延伸阅读:
  临近开学,家校联手收心效果佳
  暑假即将收尾,如何让孩子找回学习状态?
  暑假进入倒计时阶段,“收心”策略有哪些?
  2018小学生作文素材大全
  暑假将收尾,开学先“收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