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

如题所述

一、了解冲突原因。要深入调查冲突的因果,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带有色的眼睛看待事情的发展,增添孩子的厌恶心里,最好亲自全面系统地进行摸底然后再做决定。
二、善待学生间的冲突,有冲突说明有互动和沟通也是一件好事,不要随意去讽刺和挖苦孩子,多用情,少用气。
三、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要宽容,提高孩子的对冲突和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倡对方主动说一些诚挚、友善、宽容的话来抚平彼此之间的隔阂。
四、平等地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从根源了解事情,不武断的判断对错。
五、先将冲突双方分开,让他们冷静,然后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然后自己去解决冲突,培养孩子对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
六、对于孩子的冲突尽量采取人性化,以人为本,培养孩子自主解决冲突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3
老师和学生吵架,通常都是因为啥?

  1.师生之间缺少的沟通

  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老师只会批评学生或是学生抱怨老师。老师辅导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学生也不理解老师的用苦良心,这样一来二去,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沟通,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哪天遇到一点导火索,就引发争执。

  2.没有正确处理好学生问题

  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没有去了解真实情况,只是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学生任性、不理性,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3.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

  身为老师,面对班级上几十名同学,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对于学习好、懂事听话、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老师通常会多加关注和照顾,这在其他同学看来,就是“偏心眼”,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得到老师“特殊待遇”的学生心里,常常会有点小怨念,时间长了,容易积攒矛盾。

  4.师生之间缺少信任

  老师不相信学生的解释,把真相变成借口,而学生也不愿意向老师说出真相,认为说了也是没有用,因为老师根本不会理睬和理解,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朋友、亲人之间也会有摩擦,何况老师和学生呢?

  5.把坏情绪带进课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很多老师,通常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学校两头忙,既要照顾好家里自己的小孩,也要教育好班上几十名学生,压力大、时间紧,当然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啦!有时老师心情不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如果这个时候,学生不能换位思考体谅老师,就容易导致师生之间容易激起不必要的矛盾。

  现在的孩子个性越来越强,而且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很多老师都感叹道,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不好管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多了。别担心!今天告诉老师几招,希望老师们能够灵活运用,轻松处理师生矛盾和冲突。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改变自己的心态

  一个老师的学生观,就是如何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观念的鲜活个体。他们有着自己对周围的探索、了解、认识和看法,由于心智的不够成熟和社会阅历的不足,他们对周围人、事、环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成长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只有我们接纳了学生,我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想法、看法和困惑,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抗争”的状态中走出来,以更加理性、积极和有效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用肯定、认可和引导代替指责、训斥

  如今学生的自我观念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能被周围的人尤其是师长认可、肯定,加上青少年时期是情绪与行动极易冲动的时期,指责、训斥或者一些过激的行为可能不仅达不到我们原有的目的,而且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导致冲突。

  在发生师生冲突的时候,老师要愿意花时间去聆听学生的真实感受,衷心接纳学生的意见与感受,并进一步帮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

  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教育教学中,听话的学生常常讨老师的喜欢,爱“顶嘴”的学生却往往遭到老师的训斥。在出现问题尤其是发生冲突时,这些“经常被批评、训斥”的学生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被剥夺了解释的权利。其实,学生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是为了求得老师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师武断地阻止学生申辩,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同时,对老师这种蛮横的做法,学生虽不敢言,但内心不服,以后学生即使被误解也不会再申辩了。

  保持冷静,切不可大发雷霆

  在发生师生冲突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时,一般老师习惯迅速处理,但此时可能我们和学生都处在生气、压抑、不满等负面情绪之中,此时急于处理问题难免说出过激的话,做出过激的事。

  此时,面对师生冲突,作为老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切不可跟着感觉走,大发脾气或者一走了之。而是要先试着处理自己内心的情绪,短暂地停顿、深呼吸,或借着写板书的机会让自己内心的情绪得以平复。切忌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激化矛盾,当然也不能用体罚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应迅速考虑引起冲突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应对。

  讲究说话的艺术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适应于师生矛盾冲突的解决。特定情况下,老师理智地让一步,不但不会损失老师的尊严,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因为当时大家都处在情绪之中,没有办法真正解决问题。

  同时,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在管理中要对事不对人,切忌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去批评、指责学生,或者因为一件事或出了几次问题就给学生下结论、贴标签。

  用幽默化解问题

  学生有一些不符合要求和规定的行为总是难免的,但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效果却可能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我们因为一个学生的问题而多次或长时间纠正或者批评,不但被批评者会有情绪,其他的同学因为受影响而出现情绪,甚至对老师产生意见。如果我们用点幽默的方式,有些问题可能就在无形中被化解了。

  人前表扬,人后批评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批评学生是难免的,但要尽可能地做到人后批评。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很多同学面前批评人。而对学生的表扬则要当着大家的面进行,当然表扬应当是如实的、具体的,这样会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内心。尽管有人可能对批评或表扬好像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影响已经发生了。

  就事论事,不要秋后算账

  批评教育学生要就事论事,切忌就事论人,因为某件事或几件事就对学生下结论、贴标签。

  另外,遇到问题要采取适当方式及时处理,不要把学生的问题攒到一起处理,或者把某个学生的问题积累起来“秋后算账”。

  既要形成教育合力,但更要靠自己解决问题

  有些老师在遇到学生的顶撞、不服从管理等不当行为时,习惯找领导给学生处分或者喊家长来教训孩子。这种做法有时看来是“有效”的,好像学生“顺服了”,但在学生心里却可能会认为老师无计可施。他反而会有“得胜”的感觉,瞧不起老师,使师生矛盾无法真正解决。所以,如果可能,老师还是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自己那里,而不是直接交给上级,那样可能表面上解决了问题,省了心,实际上却可能造成师生间的隔阂,或者引起学生的不满。

  当然,对于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学校、领导、家长配合也是必要的,携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这种合力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更多地应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而不是在发生冲突产生或者学生出现问题之后。

  与家长保持顺畅的沟通

  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和家长的责任虽然不同,但在学生管理和教育中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我们要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形成家校合力。所以,教师要多跟家长沟通,互通信息,而不是等到学生出了问题再去找家长。没有哪个家长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孩子不好,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找家长也会影响师生关系。

  当然,无论有多少技巧,都比不上对学生真正的关心与疼爱。每一个感受到爱的个体,都会呈现出友好、开放的心态,做出善意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教师认为我是爱学生的就可以,而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所以,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思考,如何给学生他们能够感受到的爱,从爱出发,加以正确的技巧,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教师也会收获幸福的职业旅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3
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们俩,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好呢?还是我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和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
(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10分)
(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10分)
(1)【解析】吴老师对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效且富有教育机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具体分析如下:
(1)吴老师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材料中吴老师在面对小海和小冰打架的事情上,并没有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教育学生,而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小海和小冰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选择充分相信学生,将这件事的处理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这一做法既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吴老师的做法遵循了冷处理原则。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了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不急于表态和下结论,而是选择冷静地观察,让他们自觉停止打架的行为。
(3)吴老师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教育机智。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小海和小冰打架的整个过程中,采用了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总之,吴老师能够积极、有效地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既做到了尊重学生,而且达成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2)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沉着冷静面对。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沉着冷静面对事实,尤其在发生师生冲突时,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育修养和心理调控能力,要豁达大度,不怕低头承认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漏洞,所以教师往往要有极大的忍耐力。
②机智果断应对。要尽可能地平息事端,使当事人冷静下来,为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争取时间。还可采取“转移话题,暂避锋芒”、“冷处理”等方法。
③公平民主处理。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秉公办事,要有民主意识,不偏袒班干部和优生,也不以老眼光看人,贬低“差生”。
④善于总结弓|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不要把突发事件看作自己班级工作中不光彩的一笔。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