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数学,做题后要怎么总结?从那些方面入手?

如题所述

1、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都难。通过这种心理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位、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2、步步为营,先点后面。今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可不一气审到底,先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况且,这样即使做不全对,中间过程分也会有不少呀。
  3、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后做综合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对于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的小题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西欧那里环境。
  4、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大,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2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要建立在解题准确的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加入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没有意义。
  5、快慢结合,相得益彰。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求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解题过程。
  6、规范书写。卷面书写无论从格式、条理还是工整程度上一定要规范清楚,一步一步紧扣得分点。这样做一是给阅卷老师一个好感,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避免不细心造成的失误。再者,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也容易使阅卷老师遗漏重要的得分点,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1.题目重点考查哪些知识点
2.题目用到的解题方法有哪些
3.如果解错了问题出在哪里
4.有没有其他更优的解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27
1.题目重点考查哪些知识点
2.题目用到的解题方法有哪些
3.如果解错了问题出在哪里
4.有没有其他更优的解法
5按照解题的方法来分类
第3个回答  2012-09-24
按解题方法分类 并且查看如果节错了是哪里疏忽了
第4个回答  2012-09-24
按照解题的方法来分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