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座右铭来历

老师让查,给个答案,好吗?
各位行行好

徐悲鸿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来历:

这句话并不是悲鸿先生发明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曾经与悲鸿先生共过事的张祖芬先生。若想了解张祖芬其人以及这句话的来历,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翻阅一下悲鸿先生的《悲鸿自述》就可以了。

该文曰:“年十九,先君去世,家无担石,众多,负债累累,念食指之浩繁,纵毁身其何济。爰就近中学,及三校图画教授。心烦虑乱,景迫神伤,遑遑焉逐之逝,更无暇念及前途。览爱父之,只有。时落落未与人交游。而国文教授祖芬者,独蒙青视,顾亦无杯酒之欢。

年余,终觉碌碌为教,无复生趣,乃思以工游沪,而学而食。辞。先生手韩文全函,殷勤道珍重,曰:‘吾等为赡家计,以舌斗,至老死,亦既定矣。

君盛年英锐,岂此?曩察君负荷綦重,不能勖君行,而乱君意。今君毅然去,他日所跻,正未可量也。’又曰:‘人不可无,但不可有傲气。愿受鄙言,敬与君别。’呜呼者,悲鸿入世第一次所遇之知己也。

张祖芬所说的“鄙言”指的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这句话。先生将张祖芬引以为知己,并终身铭记着这句佳言,将它作为座右铭。

扩展资料:

“人不可有傲态,但不可无傲骨”是徐悲鸿的座右铭,与之相关,一件让亿万同胞逐渐知晓徐悲鸿“傲骨”的事件就发生在南京。他因不满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战行为,多次拒绝为蒋介石画像,让巴结取巧者非常难堪。

徐悲鸿是一位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从来没有自我封闭,从来没有说“曾处于庙堂所以难为江湖”,但他对潮流的追随是有保留的,是拿自己的眼光去看,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作为。

徐悲鸿一生到过许多地方,南京何其有幸,是其中之一。去年为做《金陵秘处》专题,我联系上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晓峰教授,希望能参观位于南京傅厚岗4号的徐悲鸿故居,因该处位于南京百子亭民国建筑片区,当时正在拆危修缮中,铁将军把门。

门牌上醒目的写着——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徐悲鸿故居。旁边还有一块金属铭牌,是徐夫人廖静文题写的“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除了围墙、门牌和铭牌,其他都残破了,有的摇摇欲坠中,也确实急待修缮。

1927年徐悲鸿从巴黎回到上海,与田汉等人发起成立了艺术团体“南国社”。次年,徐悲鸿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出任艺术系教授,携家眷从上海迁居南京,开始了在南京长达十年的工作与生活。

先居于石婆婆巷和丹凤街52号的中央大学宿舍,后在傅厚岗置地建房。徐悲鸿的傅厚岗居所,是吴稚晖倡议,由几个朋友资助、筹款,购地营建的。

1932年12月,徐悲鸿一家搬进新家之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一年有余,国难当头,民不聊生,徐悲鸿将新公馆命名为“危巢”。在《危巢小记》中,他写道:“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训,抑于灾难丧乱之际,卧薪尝胆之秋,敢忘其危,是取名之意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8

是张祖芬所说的“鄙言”指的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徐悲鸿先生将张祖芬引以为知己,并终身铭记着这句佳言,将它作为座右铭。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这句话并不是悲鸿先生发明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曾经与悲鸿先生共过事的张祖芬先生。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徐悲鸿先生刚刚去法国留学的时候,开始有一位外国同学瞧不起中国,徐悲鸿先生很义正言辞的对那个学生说:“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国家,那么好,从现在开始,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来等到毕业的时候再看。”此后,徐悲鸿先生发愤图强努力练习,钻研绘画。

后世纪念

徐悲鸿纪念馆有两处:一处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2010年该馆开工再度扩建,新馆预计2013年5月开馆,一处位于宜兴亦园内。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建立于1954年,它是由中国政府在徐悲鸿故居基础上建立的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该馆原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授禄街16号,周恩来总理亲书“悲鸿故居”匾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就是那一句著名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们一直以为这句话是徐悲鸿本人说的。其实,这是个误会。

这句话并不是悲鸿先生发明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曾经与悲鸿先生共过事的张祖芬先生。若想了解张祖芬其人以及这句话的来历,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翻阅一下悲鸿先生的《悲鸿自述》就可以了。

该文曰:“年十九,先君去世,家无担石,弟妹众多,负债累累,念食指之浩繁,纵毁身其何济。爰就近彭城中学,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三校图画教授。心烦虑乱,景迫神伤,遑遑焉逐韶华之逝,更无暇念及前途。览爱父之遗容,只有啜泣。时落落未与人交游。而女子学校国文教授张先生祖芬者,独蒙青视,顾亦无杯酒之欢。年余,终觉碌碌为教,无复生趣,乃思以工游沪,而学而食。辞张先生。先生手韩文全函,殷勤道珍重,曰:‘吾等为赡家计,以舌耕升斗,至老死,亦既定矣。君盛年英锐,岂宜居此?曩察君负荷綦重,不能勖君行,而乱君意。今君毅然去,他日所跻,正未可量也。’又曰:‘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愿受鄙言,敬与君别。’呜呼张君者,悲鸿入世第一次所遇之知己也。”

张祖芬所说的“鄙言”指的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徐悲鸿先生将张祖芬引以为知己,并终身铭记着这句佳言,将它作为座右铭。

参考资料:http://www.bokerb.com/logshow.asp?id=8929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9
徐悲鸿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来历:这句话并不是悲鸿先生发明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曾经与悲鸿先生共过事的张祖芬先生。若想了解张祖芬其人以及这句话的来历,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翻阅一下悲鸿先生的《悲鸿自述》就可以了。该文曰:“年十九,先君去世,家无担石,众多,负债累累,念食指之浩繁,纵毁身其何济。爰就近中学,及三校图画教授。心烦虑乱,景迫神伤,遑遑焉逐之逝,更无暇念及前途。览爱父之,只有。时落落未与人交游。而国文教授祖芬者,独蒙青视,顾亦无杯酒之欢。年余,终觉碌碌为教,无复生趣,乃思以工游沪,而学而食。辞。先生手韩文全函,殷勤道珍重,曰:‘吾等为赡家计,以舌斗,至老死,亦既定矣。君盛年英锐,岂此?曩察君负荷綦重,不能勖君行,而乱君意。今君毅然去,他日所跻,正未可量也。’又曰:‘人不可无,但不可有傲气。愿受鄙言,敬与君别。’呜呼者,悲鸿入世第一次所遇之知己也。”张祖芬所说的“鄙言”指的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这句话。
先生将张祖芬引以为知己,并终身铭记着这句佳言,将它作为座右铭。
第4个回答  2008-03-27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