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之首是蛇,还是蜈蚣啊?

如题所述

蝎子位居榜首

蜈蚣(毒作用和蝎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蝎子,只有肿痛)

毒蛇(蛇类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伤死亡例子较多)

蝎子(和蛇一样,除了个别,毒性都较小,因为除了饲养一般很少见到,毒作用大多数是抽搐引起中风)

壁虎(属于蜥蜴目生物,分为有毒和无毒两大类,但是古人认为他逃到耳朵里,尾巴脱落会致聋,但实际上不会)

蟾蜍(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毒性大于普通的蛇,但蟾蜍不像蛇有攻击性,所以案例较少)

扩展资料

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应该分别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这一习俗在山东,山,陕西一带十分流行。老天津卫曾经有一项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饼,五毒饼是用模子刻好后蒸烤出来的,模子形状不一,里面刻有五种“毒物”的图案。

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认为五月是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每到端午节,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由于古时人们自然知识匮乏,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0

在我国的古籍中,有关蜈蚣的记载并不少见。早在周代已开始编著的《尔雅》里,就有“蒺藜”、“蝍蛆”的记载。这是最早的关于蜈蚣的同物异名的文字记载。至周代的春秋中叶,在《庄子》里又有“蝍蛆”、“甘带”的记载。这也是关于蜈蚣的同物异名的文字记载。

蜈蚣,这个迄今通用的动物名称,最早出现在北魏的《广雅》里,该书指出:“蝍蛆吴公也”。后来“吴公”的字形为表明其属于虫类,便加上“虫”字的偏旁。

“吴公”名称的由来,可以引用《名医别录》中关于“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的记载作为依据,推测它是由于蜈蚣产于大吴川谷而得名的。“大吴”可能是当时的大城(今日江苏)与吴郡的简称。

正式蜈蚣一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根据中国传统的说法,蜈蚣属于“五毒”类的小动物。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五种毒物的毒性各不相同。蝎子位居榜首,因其毒腺发达而被称之为“五毒之首”。
PS: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一般说法是蝎子、蛇、蜈蚣、蜘蛛、蟾蜍
蜘蛛不是“五毒”之一,说蜘蛛是五毒之一是因为金庸在小说中关于“五毒教”的设定用有毒的蜘蛛代替了无毒的壁虎(五毒是五毒教供奉的圣物若真的沿用无毒壁虎的说法那才是笑话呢!由此可见金庸渊博的学识和在创作过程中严谨的态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1
五种毒物的毒性各不相同。蝎子位居榜首,因其毒腺发达而被称之为“五毒之首”。
PS: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一般说法是蝎子、蛇、蜈蚣、蜘蛛、蟾蜍
蜘蛛不是“五毒”之一,说蜘蛛是五毒之一是因为金庸在小说中关于“五毒教”的设定用有毒的蜘蛛代替了无毒的壁虎(五是五毒教供奉的圣物若真的沿用无毒壁虎的说法那才是笑话呢!由此可见金庸渊博的学识和在创作过程中严谨的态度)。五种毒物的毒性各不相同。蝎子位居榜首,因其毒腺发达而被称之为“五毒之首”。
PS: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
第4个回答  2019-04-06
讲道理,无知无脑吹,五毒指的不是毒性而是药性,蜘蛛不入药,而壁虎干历史上则是作为一味药材被应用在中医里。金庸确实厉害,但请不要无脑吹捧给他老人家招黑,谢谢。
而且即使谈毒性,抛开剂量谈毒性简直无聊,蝎子毒性确实高,然而即使是以色列杀人金蝎成体每次的注毒量和含毒量也不见得比得上种类众多且毒量巨大的毒蛇,至于蜈蚣蝎子,常见的亚洲大蜈蚣如越南巨人攀枝花多棘亚洲雨林蝎东亚钳蝎,也就那么回事,皆蟆之饲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