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生适合速读吗

二年级学生适合速读吗

速读(rapid reading),或称“快速阅读”,现大多叫做“全脑速读”。科学原理早已提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各自分管并对不同的信息内容处理:其中右脑主要是对图形和图像进行记忆和加工,而左脑主要是处理诸如逻辑、数字、文字等非形象化的信息。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进行传统阅读时,主要使用左脑的功能;而在采用“速读”方式阅读时,则充分调动了是左右脑的功能作用,各自发挥左右脑的优势共同进行文字信息的形象辨识、意义记忆和理解,所以“速读”又被称之为“全脑速读”(Roab)。
二年级学生因为掌握的词汇量有限,不建议适合速读;一般建议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尝试速读,锻炼小学4年级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接受更多的信息,锻炼大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0
在媒体上一再看到关于快速学习、快速阅读之类的培训广告,其说辞夸大到往往很惊人,诸如几分钟看一本书、每分钟阅读十万字之类的话,让人惊讶之余也颇为怀疑。

我的观点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速读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从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快乐感受以及对生活的向往。

或者我可以这样说,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讲究速度并不是第一位的选择。找到好书,然后通过阅读感受世界、感受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在阅读的时候,体会书籍之美,体会文字之美,体会世界之美,这更是阅读的本意。

让小学生追求速读,还是应试心理等潜在因素在作怪。

能够吸引家长趋之若鹜地送孩子去学习速读,考虑的就是为了考试成绩。虽然在应试背景下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我还是不赞同让小学生为了功利性学习而去进行速读训练。

首先,对于心智和身体处于发育中的小学生来说,读书数量总是要有个最大限度的。虽然博览群书很重要,但阅读数量往往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性的是在合适的年龄中读到合适的好书,读到富含各种基本价值维度的能够为孩子精神打底子的图书。读书拼数量,而不重视理解和思考、反刍、咀嚼,则往往可能是一种对阅读时间的浪费。仅中国一年就出版新书十四五万种,童书也达四五万种之多,人的精力实在有限,即使废寝忘食,一辈子能多读多少呢?重视基础性的经典之作,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而不是为了暂时记忆那些不经省察的东西而成为四脚书橱。因此,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速读不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阅读的数量多少对小学生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

其次,小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刚学会走路不久的孩子,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一直跑且越跑越快,并且说这样的旅行才可以看到更多风景。那么,孩子们这样的旅行会很美好吗?孩子们的阅历和接受程度的限制,都决定了他们对众多书中的障碍很难解决。陶渊明说读书“不求甚解”,那是读书有成者的作法,对小学生来说不适合。

对于快速阅读,在《脑的科学》中已有过科学性论述,人在阅读时眼动一般是每秒四五次,即使训练有素也有一定 的限度。速读训练通过优化眼动的模式能够使阅读速度得到改善,但大多每分钟能读400-500个单词的优秀阅读者,其眼动方式已没有太大提升空间了。考虑 到视网膜构造,可能已没法再提升阅读速度了。

其实,人的阅读速度已够快了,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小说比如言情武侠之类,一天一两本很正常。而对那些有点深度的需要理解的书,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愿意去读下去并用心理解。速读这个东西不值得提倡。

《脑的科学》作者迪昂说,无论如何,只要文字还是一行行地写在纸上,唯美通过注视来获取信息的方式就一定会减慢我们的阅读速度,形成一道不可跨跃的屏障。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看到那些声称可以让你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0个单词的阅读法的广告时,就一定要持怀疑的态度了。

有人对速读训练有过描述:“我参加了一个快速阅读训练班,学会了如何在20分钟内读完《战争与和平》,不过我留下的唯一印象是,这本书跟俄国有关。”

第三,速读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不一定是好事。一目十行式的阅读对小学生来说也没有好处。真正的阅读,是吸引孩子的,是让孩子有成长感受的,而不是让孩子感到如学习一般累赘的。对刚刚接触阅读且还需要培养阅读兴趣和方法的多数小学生来说,讲究阅读效率是有害的。

效率是随着阅读成长中自然而然得到的提升的,而不是拔苗助长。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哪里是阅读速度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来决定的呢?阅读指导不得当,孩子会恐惧和远离阅读的。而速读除非用于瞬时记忆性的而非理解性的考试,而对孩子未来的阅读理解能力无助益。同时,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胃口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让孩子整日吃快餐,将来成长很难会健康!阅读需要的是舒适的心态,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得到愉悦和充实。

第四,速读不符合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儿童发展理论看,速读对儿童来说是一种违背成长规律的囫囵吞枣,多数小学生的心理特质和大脑理解能力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给小学生进行速读训练,会让孩子只把阅读作为一种技术和苦力,同时收获和所得颇微。对于心智成熟以及大脑成熟的成人来说,他们需要快餐性的阅读,需要功利性的阅读。包括中学生以上的成人,他们可以进行这种速读训练。但对多数心智和大脑还未完全成熟且刚刚接触阅读的小学生,进行这种速读训练,不符合心理发展。

此外,为了记忆、纯粹为了应试、功利或显摆炫耀的阅读,我持保留态度。那样的阅读,不教阅读,叫功利式学习。我不完全排斥功利性的读书,因为孩子要升学、成人要应付工作,等等。但是,请给纯粹的为了心灵和健康有益的阅读留一点自由而舒适的空间吧!

速读可以让人的知识在有限时间内尽量广博,但是做不到专精。阅读效率与速度往往关系不大。如果说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在速读一遍后,为了深入理解,还需要再速读几遍,那么不如不采用速读的方法,回归到精度和慢读。对小学生、成人的专业研究方面,速读不一定合适。譬如读康德,读海德格尔,读那些真正更具有高营养的确很难懂需要反复咀嚼理解的经典之书,速读的方法没有用处。

但对成人来说即使可以利用速读,但也不适合用在自己的专业性内容上,而用在浏览或涉猎与本专业无关的其它书籍更多些。靠速读获得成就成功的学者不多见,反而都是靠下工夫认真细读和精读才获得专业成就的。读书确有方法,且确实方法得当会出大成就,譬如胡适、钱钟书等,但他们在自己专业阅读上从来都靠一板一眼真工夫获得。阅读本身不是苦力,不是技术,笨办法也可以奏效(事实上有些专业阅读是需要笨办法的,讨巧则难有所获),读书有法,但也要因人而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