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找有关文献

各位达人
我现在主要做污染物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影响这一块,污染物有PAHs或重金属,我想知道的是从分子的角度,污染物是如何影响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就是污染物是如何进入微生物体内以及如何在体内代谢转化的,并在这一过程中又是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的,我在几大数据库和google上搜都没有搜到相关文献,我认为国外一定有人做过这方面研究吧,也许只是针对的微生物不同罢了。
我用的关键词为inhibition microbe,mechanism,reduce,pollution,PAHs 组合了几次都不理想,文献都不是直接想要的,非常接近的都找不到
谢谢!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与掌握环境生物学定义、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了解环境科学概述,环境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环境生物学定义、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环境科学概述,环境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环境生物学学科界定及其与其它学科研究的关系
第一章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与掌握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扩散、转化等行为;了解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扩散、转化;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
重点及难点:污染物进入生物集体途径、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及其机理。
第二章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与掌握污染物在分子水平、生化、细胞和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了解污染物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在各级水平上的影响;化学污染物对生物联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污染物在分子水平、生化、细胞和个体水平上的影响;污染物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在各级水平上的影响;化学污染物对生物联合作用等。
重点及难点:污染物在分子水平、生化水平上的影响。
第三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监测 (2学时)
教学内容:生物测试和测试方法;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和微宇宙试验;
重点及难点: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和微宇宙试验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环境微生物概述(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与掌握微生物形态与细胞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代谢;了解微生物分类,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微生物形态与细胞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代谢;微生物分类;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重点及难点: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代谢
第五章 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 4学时)(环境工程专业和生态学专业选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物监测的概念;植物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了解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的具备概念、内容、框架和方法,有害物理因素的生物学效应评价。
教学内容:生物监测;植物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评价;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有害物理因素的生物学效应评价。
重点及难点: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评价基本方法中的生物标志物。
第五章 水的卫生细菌学(4学时)(给水排水工程选讲)
介绍水中的细菌及其分布、水中的病原细菌、大肠杆菌及其测定方法、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水中的病毒及其检验。
重点及难点:水中的病原细菌、大肠杆菌及其测定方法。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 (3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与掌握微生物对化合物降解与转化的特点与途径;了解影响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因素,常见污染物的过程以及评价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
教学内容:微生物对化合物降解与转化;影响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因素;微生物降解与转化。
重点及难点:微生物对化合物降解与转化的特点与途径。
第七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 (3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与掌握目前广泛使用的环境污染物微生物处理方法及其工艺流程;了解生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技术。
教学内容:环境污染物微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技术。
重点及难点:为满足特殊生物正常生长、繁殖以及生物化学反应进行的工艺设计特点。
第八章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 4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与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学工程、发酵工程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了解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工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教学内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学工程、发酵工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重点及难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学工程、发酵工程的原理。
第九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与掌握环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对生物修复对主要影响因素;了解生物修复的工程技术实例。
教学内容:环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的工程技术实例。
重点及难点: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七、实验要求
1、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实践操作,印证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环境生物学》理论知识,学会实地观察的技术,培养进行科学工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能够客观地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和综合。
2、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必做或选做
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对微生物一般形态的观察 3 验证 1 必做
2 微生物的计数(酵母菌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2 验证 1 必做
3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 3 验证 1 必做
4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4 验证 2 必做
5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4 综合 2 必做
6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 4 综合 2 选作
7 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а法) 4 综合 2 选作

3、 实验项目基本要求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对微生物一般形态的观察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3、通过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藻类、酵母培养液和新鲜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一般形态
4、加深微生物实际大小的概念,掌握测量微生物的大小(长×宽)的技术
实验二 微生物的计数(酵母菌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1、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2、学会一般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方法
实验三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
1、加深微生物实际大小的概念
2、掌握测量微生物的大小(长×宽)的技术
实验四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实验五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1、掌握稀释平板法
2、掌握细菌菌落总数的计数方法
3、了解细菌总数指标的意义
实验六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
1、了解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
2、掌握检定和计数空气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实验七 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а法)
1、理论学习湖泊富营养化,通过实验检验不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2、掌握藻类的测定(叶绿素а法)的测定方法
4、实验课考核方式
实验课考核与环境生物学理论课考核相结合,实验成绩占总成绩10%,其中实验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实验仪器设备整理情况和实验报告。
只知道这些了,你把它变英语的吧,我再找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23
用中文关键词搜一下,看看参考文献中的英文文献有什么特点,归纳出特征性的关键词再搜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1-02
我们国外的一般用NCBI国内的用维普、CNKI、万方等
第3个回答  2007-12-26
pubmed,斯布林格,EBSCO都没有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