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如果在本能寺之变中活了下来,会有什么结果

如题所述

一 朝廷的陷阱 光秀的本来面目

  信长为何进京?

  想要暗杀信长,正确掌握他的行动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确定暗杀的时间和地点。
  信长进京是五月二十九日,嫡男信忠率二千士卒,提前八天,于二十一日先行进京,住在妙觉寺里为信长进京做安全上的准备。
  光秀五月十七日回到近江坂本城,可直到二十六日才去丹波龟山城,率一万三千大军出征。这期间,他一直蛰伏不动,一方面观察信长的动向,一方面广泛收集情报,规划暗杀事宜。
  他二十六日去丹波龟山城,肯定是已获得确切消息,得知信长二十九日离开安土城去京都。本来信长决定出征中国也是因为五月十五日收到了秀吉的飞报,说毛利军的主力来救备中高松城,要求增援。信长收到消息后,决定出征中国,并要光秀率兵打头阵。信长的主力部队出发还需要一些时间,计划是六月四日。
  所以光秀就必须掌握信长的动向,如果信长和主力部队留在安土城,那要杀他是休想。
  结果信长二十九日上京,随身护卫只有百来人,简直是少得出奇。他究竟到京都去干什么呢?只带这么点人说明他打算在短时间内就返回安土。要准备六月四日出征中国,信长在京都就只能呆一到两天。那他又为什么要去京都呢?

  对朝廷无声的压力

  信长已经一年零三个月没进京了。前一次进京是天正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在御所东门外建了马场,让朝臣、武将们骑马列阵,请正亲町天皇检阅。其实是为了向正亲町天皇炫耀自己对公卿们的影响力。
  信长逐放将军足利义昭、灭了室町幕府后开始接近正亲町天皇,提出建造仙洞御所,拼命劝天皇让位。这件事后来几经周折,也不再提起。据说是因为信长要求天皇颁旨任命自己为将军,建立幕府,作为交换。后来,天皇又是赐官,又是赐宝(正仓院宝物中的名香兰奢待),努力拉拢信长,期望维持朝廷的安定。
  可是,信长的自我膨胀愈发厉害,自认为是超越神佛的统治者,朝廷的前景变得岌岌可危。天皇和朝廷开始畏惧,担心信长这样发展下去,一定会撇开朝廷,天下唯己独尊。而且,信长在本能寺之变前,没有担任朝廷的任何官职,虽然一直保有正二位的地位,随时可以就任相应的官职。
  还有一点,本能寺事变之前,信长刚讨伐了甲斐的强敌武田氏。得胜归来时,朝廷派权中纳言劝修寺晴丰为敕使前往祝贺。在信长出征甲斐的战时,朝廷也派了敕使,可见对信长非常重视。
  信长灭了武田氏,朝廷考虑推举他作太政大臣、关白或征夷大将军的其中之一,最终决定让他任将军,也就是认可开创织田幕府,所以五月三日又派敕使劝修寺晴丰前去安土。
  可是信长并没有给敕使明确的答复,只是宴请了他们就打发他们回京了。
  26天后的五月二十九日,信长进京,其目的估计就是回答朝廷关于就任将军和开设织田幕府的建议。不管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反正时间只要两三天就足够了。因此,信长才会只带了极少的手下进京,出征中国之前,他也尽量不想开动大军。
  信长的回答是什么呢?可能是等出征中国灭了毛利,基本实现天下布武后也不迟。灭了毛利后,朝廷的条件会变吗?
  总之,二十九日进京看来是朝廷提出的,想在出征中国前听听信长的政治构想。因而六月一日有多达四十人的朝臣拜访本能寺,朝廷也派出了使者。不过,信长似乎仍未有任何答复。他是否想在灭了毛利后再好好考虑呢?或者他认为控制中国后,他的政见会对朝廷产生更大压力。
  信长的兴趣放在和朝臣、豪商们举行的茶会上,为出征中国壮行。茶会邀请的人物都是信长灭了毛利后建立中央政权的核心人物。进京却没有回答,这本身就是对朝廷无声地施压,暗中表示了对朝廷提议的不满。不回答是不是表示抗拒呢?这更增强了朝廷对信长的猜疑。

  要求信长进京是朝廷的圈套?

  也许,信长的答复对朝廷、大臣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出征中国前,让他在本能寺召开茶会,更直接地说,就是进京住在本能寺这一点。当时热衷于茶道的信长一口答应了朝廷方的邀请。可朝廷的极少数重臣知道这是暗杀信长的圈套。放在出征中国前,信长就只能带少数守卫进京,住在本能寺。
  这几点确保了暗杀计划的顺利实施。即使光秀在武将中算是文弱的,在这种种条件配合下,也绝不会失手。一万三千大军把本能寺重重包围起来,只为了取信长一人的性命,这真是轻而易举。
  信长可能是五月二十五日左右答应进京的,光秀在近江坂本城获知后,就前去丹波龟山城调兵。五月二十八日参拜爱宕山,和里村绍巴等人举行连歌会时,最终确认信长将按计划二十九日进京,袭击本能寺行动定于六月二日凌晨。
  出席爱宕山连歌会的里村绍巴就是朝臣和光秀的联络员。当然,这是绝密,不可能出席连歌会的所有人都知道,但至少绍巴、昌叱、心前三人应该是知道的。

  秦氏的圣地·爱宕山

  为什么他们最后定夺的地点要选在爱宕山呢?爱宕山海拔924米,自古相传是天狗居住的魔山。位于京都西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处于京都和龟山中间,便于里村绍巴和光秀接头。而且更重要的是,爱宕山是秦泰澄开山的修行圣地。
  泰澄是秦氏一族,生于越前国麻生津,养老元年(717)开创了山岳崇拜的灵山——白山。爱宕山也是秦氏的圣地。
  渡来氏族秦氏真正踏上日本的土地是四至五世纪,他们在土木、治水、炼铁、养蚕、丝织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学界的通俗说法认为他们是新罗系渡来人。当然,他们确确实实带来了新罗的文化。但是,《日本书纪》中记载,弓月君,又名融通王,于应神天皇十四年率一百二十县的县民从百济渡来。《新撰姓氏录》中也有同样的记述。
  《日本书纪》中为何要强调他们是从百济渡来的呢?可能是因为天智天皇二年(663——《日本书纪》成书的50年前),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村江惨败给大唐·新罗联军。如秦氏这等优秀的高科技团队无论如何也不能写是从新罗渡来的。
  研究秦氏的根源,他们本不是居住于朝鲜半岛,可能是从中亚、西亚迁移到中国,再由中国到朝鲜半岛、由朝鲜半岛移居日本。至于在中亚、西亚之前的祖先更是无从考证。来到日本以后,他们的去向也多有不明。著名的有飞鸟时代的秦氏首领秦河胜,是圣德太子四天王之一,在京都太秦建了广隆寺。但随着太子之死,秦氏一族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最后不知所踪。

  战国时代仍保留的秦氏传统

  日本自古以来除了以稻耕农民为代表的定住民以外,还存在着许多生活圈迥异的游历民。他们有山民、海民、艺民等,从事晒盐、伐木、刨木、锻造、铸铁、卖艺等行业。他们被认为是异种、异形、坏人,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可是,其中也涌现了不少人材。例如,开创了观世流的能剧演员、剧作家观阿弥就是伊贺服部氏的第三子,本名服部浩次。
  观阿弥的母亲是南北朝时代跟随后醍醐天皇的楠木正成的姊妹。正成的第三个儿子正仪的曾孙是村正的弟子,加入了锻刀集团。
  也就是说,伊贺忍者服部一族中,不仅诞生了能剧,而且跟锻刀集团有联系。在以游击战闻名的楠木正成背后,也有他们的存在。而他们,都出身秦氏一族。
  举个典型的例子吧。能剧流派中有大藏流。大藏流本是发源于大和的金春流的一个分支,创始人是大藏大夫十郎秦信喜。信喜的儿子信安,受武田信玄的召唤,帮助开发甲斐的黑川金山。信安之子是家康时代全国金山总奉行大久保长安。长安本来的名字叫大藏大夫藤十郎秦长安。大藏流的家元(宗家),名字中一定要加秦字以示出身。大久保长安有卓越的开发金山的才能,武田氏灭亡后,被德川家康看中,提拔为开发金山的总负责人。像这样,秦氏一族优秀的技术传统在战国时代依然健在。

大安寺藏大久保长安像

  明智光秀也是秦氏一族?

  秦氏一族作为技术游民生活在各地。明智光秀出生的美浓和飞騨山区就有很多山民、木工、铁匠、矿工。
  顺便说来,光秀的前半生一直是个谜。有的说他是若狭小浜的锻刀师冬广的次子,有的说他最早住在美浓明智,叫御门重兵卫。其实,他的出身就有可能是游历民,而且不是美浓的名族土岐氏一族,完全就是美浓明智人。
  概况地说,光秀极可能出自秦氏。据说本能寺之变后,光秀一族的明智左马介光春等人投靠长宗我部元亲,逃到土佐。而且,继承光秀妹妹血脉的春日局也曾在土佐待过一段时间。长宗我部元亲的先祖是信浓的秦能俊,平安末期来到土佐的长冈郡宗部乡,从地名得姓长宗我部。
  但是,如果把光秀是秦氏一族这件事公诸于众的话,有人就感到麻烦了。恐怕就是本能寺之变的幕后主谋或是同犯。因为他和光秀的连接点就在于他们同是秦氏一族。因此光秀的前半生被刻意抹杀,相反,后半生从出仕足利义昭到本能寺之变,再到山崎合战之间的经历被大肆宣扬。
  不管怎么样,在本能寺事变之前,光秀与朝廷、特别是吉田兼见频繁会面,这是事实。
  而信长在出征中国前,受朝廷、公家之邀,带着少数随从进京,住在本能寺。
  光秀得知此事,突袭本能寺。
  如果信长一直待在安土城,从一开始就不会有这次暗杀计划。一切都始于将信长引到京都。如果信长拒绝进京,那光秀的一万三千大军离开丹波龟山城后,就将沿西国街道一路向备中高松城挺进。
  信长的上京,是在极密中进行的。所以信长才会掉以轻心,连一个探子也不派,没有发现光秀军改变方向这种难以置信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3
日本的历史将会改写,不过战国时期应该会延续下去,毕竟他太铁腕了
第2个回答  2013-12-23
织田右府大人会去中国地区和筑前守羽柴秀吉攻打毛利元就,而且他已经使德川家康进京,东海道无忧矣,在统一日本之后,会以九州为通向世界的口岸,将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萌芽继续下去,使日本与世界进行贸易往来,并且参与殖民扩张。当然这只是想象,谁知道他会怎么做。该死的明智光秀,太小心眼了,就因为调换领地的问题竟然把织田信长杀了,他不过是从越前朝仓义景过来的叛逃之人,气量狭窄,导致日本无法结束从应仁之乱以来的混乱局面。但却使德川家康有机会成为征夷大将军,也让丰臣秀吉成为了日本的关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