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解释下心肾相交的原理

心肾相交的意思我懂了,但是不太理解,就是为什么火会向下走,水可以向上走,是什么力量在中间做枢纽呢?

心肾相交   生理学名词。系一种脏腑相关理论。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过亢而益心阴。这种关系,也称水火相济。心属火,居上焦,主藏神,为阳中之阳脏;肾属水,位下焦,主藏精,为阳中之阴脏。二者水火既济,阴阳互制,精神相关,存在着密切联系。心肾相交的理论体系主要就是从“阴阳”、“五行”、“水火”、“升降”理论发展而来。 一 心肾相交理论形成与发展 早在《内经》中就讨论了水火升降的问题,为心肾相交理论形成打下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阐明天地上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从宇宙范围说明天地之间阴阳水火升降的自然规律,为以后的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奠定理论基础。《中藏经》提出:“水火相交,阴阳相应,乃为和平”观点,指出阴阳相交相应才属正常。 后世医家对心肾相交理论亦有所发挥。明代周慎斋曰:“肾水之中有真阳,心火之中有真阴。”心肾中真气理论用于临床得出“欲补心必先实肾,欲补肾必先宁心”经验。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曰:“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故生意存也。”清代《傅青主女科》曰:“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炙,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具体指出心肾之间上下交通水火相济,方能维持机体的协调平衡。 二 心肾相交理论概念及机制 心属火居上,肾属水居下,心阳下交肾水上济,故称为“水火既济”或“心肾相交”。而心肾之间阴阳水火气血津液皆气化相交,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脾胃枢纽:心为火脏,火中有水,肾为水脏,水中有火,肾中真阴上升到心,心阳下降到肾。脾为太阴主升,脾气升肝肾之气升,胃为阳明主降,脾胃为和济水火之枢,升降金木之辅。 三 心肾相交意义及内涵 心主血藏神,肾主骨生髓藏精,心肾二脏正常相交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精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且精神互用,心肾相交内容很多。①心肾精血同源互化 精血同源指精和血同出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心血循行流注于肾中,与肾精化合为精;肾精入冲任上交于心,与心血化合为血。②心神肾精相互为用 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肾藏精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肾藏精舍神,精能生髓,髓上聚于脑养神。精为神之宅,神为精之象,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外在表现,二者相互为用,精神相依。③君火命火相得益彰 心主君火,肾主命火,君火在上为阳气之用,命火在下为阳气之根。君火为命火之统率,命火为君火之根基。人体五脏六腑组织结构的正常功能活动,一靠君火统率,二靠命火的温煦激发。④心火肾水相互制约 心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火,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心与肾的关系即上下阴阳水火的关系。生理状态下,心火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⑤元气与心血相互为助 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是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肾中精气所化生。心主血脉,不仅需要心血的推动,还赖于元气的推动激发。心肾相交实际包括心肾水火相济,气血相济,阳气相济,阴精相济,阴阳调节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整个心与肾的相互交通。 总之,心肾相交是心肾各自的精神、气血、水火之间相互资助,相互制约,共同维持心肾阴阳的动态平衡。它包含有心血肾精同源互化,心神肾精相互为用,君火命火相得益彰,心火肾水相互制约,元气与心血相助诸方面的相互作用。再者,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心肾功能协调,相互平衡对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深刻领会心肾相交的意义,对于临床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病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5
心肾相交 生理学名词。系一种脏腑相关理论。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过亢而益心阴。这种关系,也称水火相济。心属火,居上焦,主藏神,为阳中之阳脏;肾属水,位下焦,主藏精,为阳中之阴脏。二者水火既济,阴阳互制,精神相关,存在着密切联系。心肾相交的理论体系主要就是从“阴阳”、“五行”、“水火”、“升降”理论发展而来。 一 心肾相交理论形成与发展 早在《内经》中就讨论了水火升降的问题,为心肾相交理论形成打下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阐明天地上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从宇宙范围说明天地之间阴阳水火升降的自然规律,为以后的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奠定理论基础。《中藏经》提出:“水火相交,阴阳相应,乃为和平”观点,指出阴阳相交相应才属正常。 后世医家对心肾相交理论亦有所发挥。明代周慎斋曰:“肾水之中有真阳,心火之中有真阴。”心肾中真气理论用于临床得出“欲补心必先实肾,欲补肾必先宁心”经验。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曰:“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
第2个回答  2013-11-26
经络相连心肾相交是基础、气化相通是媒介、三焦是场所等。(1)经络相连:心肾同为少阴经所属,经络循行路线上心肾互相交通。足少阴肾经循行,一分支从肺出入心注胸中,足少阴肾经夹舌本,舌为心之苗,肾经连心,肾阴可靠元阳温煦气化,通过经脉上升至心。唐容川《医经经易》云:“足少阴肾,其支出入心,以见心肾相交坎离互济之易耳。”手少阴心经循行上看不出心肾有直接关系,但手少阴之脉从心系上肺,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心肾两脉在肺中呼吸升降清浊交换时,则心肾水火阴阳得以交流。(2)气化相通:心肾为有形脏器,功能活动表现在气化上。心血为体,心气为用,肾水为体,肾气为用。心气入下焦,肾水上济,在下的水须肾阳蒸动才能上腾;在上的火热须水津滋润制约其偏亢。上下交换的关系即气化表现形式。(3)三焦场所:唐容川曰“三焦根于肾系,上连肺系,下入为心包络”,肾中元阴可依靠元阳的帮助,从下焦上升至心为心阴。三焦下络心包络,心包络为心之臣使,心火沿此路入肾,生肾中精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26
这是生命本有的功能,这种本有的功能只有在人体正气内存,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能自然发生作用。火在下,则火在本位,温煦丹田,下焦温暖则气化正常。水在上,则心神清朗,头脑清明。
第4个回答  2013-11-26
心火向下 温煦肾水 肾水向上以制心阳 这就像自然界中的水的循环 太阳照水 水化蒸汽上腾 人和自然是一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