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

是那个时代的人取得名字,还是后人取的?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西周末年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兴起的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事件,也就是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共计242年间发生的大事。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春秋和战国的明确分解年:春秋为前770——前476,战国为前475—前221年,并被普遍认同。

扩展资料:

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春秋时期,王室衰弱,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计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时期开始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代。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但以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在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相互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从此东周王朝开始走向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这个历史年代歌大家都很熟悉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周是分为两个时期的。这两个时期一个是春秋时期,一个是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周王的势力减弱,而诸侯群雄纷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他们史称“春秋五霸”。那可能要问了,战国好说,因为正是战争混乱的时候,所以起名战国。那春秋之名又何来呢?

春秋之名是因为一本书而得名的。这本书就是孔子修订的《春秋》。在这里一定要敲黑板注意一下,《春秋》这本书不是孔子写的,而是是孔子修订的。这本书是鲁国的史官们记录自己国家,也就是鲁国的历史的。它并没有记载春秋时期其他国家的历史内容。

孔子本身就是鲁国人,对本国也算是了解,所以他便依据鲁国史官所编写的《春秋》加以整理和修订,也就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这本《春秋》记录着从鲁隐公到鲁哀公,总共十二代君主242年的历史。它把这段时期所发生的大事都记录了下来,以供后人们参照,让人们从历史中借鉴以及吸取教训。

正是由于它所记载的这段时期,与东周历史的时间分段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我们才把这段历史以《春秋》命名,称为春秋时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这段历史以《春秋》这本书命名,称为春秋时期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希望您喜欢答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4
后人取的
第4个回答  2013-10-14
古人以春秋二季代指一年,东周诸侯并起,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史书,而这些史书,都称春秋,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是孔子著的以鲁国史事为主要内容的《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公元前 722年到前481年的史事,这一年限,从历史上看,诸侯并起,群雄争霸,可以独立为一历史阶段,便以“春秋”命名之。
春秋发展到三家分晋阶段,出现七雄并起的局面,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之间征伐战争更加激烈,此时周天子连名义上的影响力都以丧失,此时,中国的奴隶封建制也开始瓦解,出现新的经济、政治制度,这使得这一时期独立于其他历史时期存在,由于此时期的最明显表征是七国连年的战争,便以“战国”命名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