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原名是什么?

如题所述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作品目录
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 董逃歌词 度关山
短歌行 短歌行 对酒 观沧海 龟虽寿
蒿里行 精列 苦寒行 陌上桑 气出唱
气出唱 气出唱 秋胡行。其二 秋胡行。其一 却东西门行
善哉行。其二 善哉行。其三 善哉行。其一 塘上行 薤露行
谣俗词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作品目录
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 董逃歌词 度关山
短歌行 短歌行 对酒 观沧海 龟虽寿
蒿里行 精列 苦寒行 陌上桑 气出唱
气出唱 气出唱 秋胡行。其二 秋胡行。其一 却东西门行
善哉行。其二 善哉行。其三 善哉行。其一 塘上行 薤露行
谣俗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22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他不姓夏侯,因为古代同姓不通婚.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夏侯渊的儿子,只要知道三国的人全知道.他很可能姓曹。因为曹腾有兄弟四人,其他三兄弟各个子孙满堂,曹藤像找个养子,完全不必去别人家。而且古代有过继自己侄子的习惯。比如:诸葛亮开始无子,过继兄瑾子乔,后来生了瞻,乔仍然当长子养。后格在东吴被诸,孙亮不忍功臣(诸葛瑾)无后,就将乔的儿子攀接回吴。
这些都是历史学家黎东方(梁启超之徒)老先生的结论,我只是借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21
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第3个回答  2007-12-21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按此,曹操原名为夏侯操

参考资料:http://www.guoxue.com/minqingstory/sgyy/SGYY_001.htm

第4个回答  2007-12-21
曹操原名应当是夏侯操,其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曹操才跟着改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