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分析

如题所述

2009年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调的影响,住房销售低迷,房价涨势逐步回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调整程度逐步加深。2008下半年,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中央及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2009年,较高的房价将有一定下行空间,随着房价的合理回归,政策逐步落实,自住型需求将陆续释放。 我国仍处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阶段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住房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不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住房水平低和需求比较旺盛,是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其中除了少数低收入群体住房需要政府提供保障性外,还有几种类型的住房需求依靠住房市场: 一类是刚刚步入社会不久,成家立业需要住房的年轻人,包括本地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和外地进入大中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需要的住房是功能设施齐全、舒适、方便,小户型、价格适中,可以承受得起的住房。一类是已经购买房改房,生活水平提高,希望以小换大改善居住条件的人群。这两部分人具有一定收入和经济能力,借助银行贷款,可以购买普通住宅,他们是社会的基本群体,占大多数,也是住房市场自住型的基本需求群体。还有一类是投资型需求。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财富有了较大增长,需要有保值增值的渠道和工具,一部分人选择了住房市场。购置住宅不是为了自己居住和使用,而是为了出租获利或住宅涨价后出售获利,是通过购房实现手中的货币增值。 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作用 从2007年年末开始,住房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进入调整期,其根本原因是市场内在规律对房地产行业几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自我强制调整的结果。2004年以来,在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的基础上,投资型住房消费大量入市,不断推高房价以获利;开发商大量高价拍地,以获取更高的回报,推高了住房的成本;自住型消费者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驱使下,集亲戚朋友之力提前购房,透支了部分基础消费需求。几种因素叠加,埋下了隐患,导致了目前住房市场需求减少、调整期的到来。 第一,大量投资者进入,市场需求过旺,使房价快速上涨,脱离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加之市场供应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住房偏少,将普通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 第二,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房价过高引起了国家连续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随着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发挥作用,尤其是对第二套住房贷款政策的调控,一些投资性和投机性资金撤出住房市场。 第三,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向下调整,消费者收入预期及对房价预期发生变化,观望气氛浓厚,加剧了市场调整的程度。 虽然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短期内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较大影响,但此次调整是对前几年房地产业过快增长和房价虚高的修正。将使过高的房价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使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更加合理。这次调整是我国房地产业自199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经历的真正市场周期性调整,得到市场的锤炼和洗礼的房地产业将更具竞争力。房地产市场只有充分调整到位,才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影响2009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因素分析 1.影响住房消费者预期变化的因素分析 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前期国家偏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消费者预期比较悲观,持币观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消费者预期将逐渐发生变化,在观望中寻找机会。一是国家已经将支持房地产业稳定发展作为保增长的重点产业,并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消费者信心。二是我国连续出台强力度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力争2009年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基本稳定了预期。三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目前仍然处在经济较快增长阶段。从较长时间看,住房价格仍然是稳步上升的趋势。近期房价下行是对前期房价过高的修正,而且国家连续出台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政策,一旦房价调整到位,将会出现反弹。因此,部分自住型消费者开始关注房市,而理智的投资型消费者也在观察抄底的机会。 2.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分析 2008年下半年,国家连续五次降低贷款利息,五年以上的贷款利息降低1.89个百分点;为了鼓励住房消费,将购买普通住房的贷款优惠利率由基准利率的0.85倍下调到0.7倍,使利用按揭贷款购房者节约了较大的利息费用。据银行计算,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按揭贷款,以上两项因素使月还款额节约18%左右。10月份,财政部、税务局决定购买90平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契税减按1%收取,使购房成本降低了2%以上。同时,对个人购买和出售住房暂免印花税,出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出售普通住房给予营业税的优惠,降低了二手房的交易成本。 3.住房的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04年以来,尤其是2007年,我国住房价格较快上涨,一定程度偏离了居民的承受能力(见表),使得住房市场量缩、价落。经过一年的调整,房价仅回落到2007年末的水平,2007年价格虚高的水分并没有挤掉,虽然国家优惠政策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但与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还有距离。据央行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居民未来三个月有购房意向占比仅为13.3%,分别比上季和同期下降1.8和2.8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反映出房价调整还没有到位。 综上分析,住房市场调整正在进行中,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机会,市场存量房较多,房价还有下行的空间,直至下跌到消费者接受的水平,整体看调整有向深度发展的势头。由此预计2009年上半年,房价承接2008年的下滑势头,房价水平将继续回落。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各地区调整的进度和幅度不尽一致。一些调整比较早、调整幅度较深的城市,随着价格的下降,将有自住型需求陆续入市。随着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大量入市,下半年市场成交量将出现趋稳的迹象。 政策建议 在国家已经出台较多的调控政策条件下,2009年政策的立足点应该关注和解决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遵循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第一,在市场调整中,应以开发企业自救为主,鼓励开发商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多种方式营销、合理定价,协助缓解与老业主矛盾,打消开发商降价的后顾之忧,只有房价合理回归,才能释放需求。 第二,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和自我修正作用,利用市场的力量挤出泡沫,这样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行业的调整和市场洗牌,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第三,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解决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和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应适时调整规划,可尝试采取政府收购作为廉租房,或扩大申购范围,甚至可以转为商品房的方式解决弃购现象。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科学、合理的核算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发标价格,选择交通方便的地点。对于建设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增加成本、甚至亏损的开发商,要给予减免税费、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第四,重视开发商资金紧张和存量房增加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收购资金链断裂的项目作为廉租房,避免出现烂尾楼;并鼓励社会资金(包括企业和机构)低价收购部分存量房,用于做周转宿舍或出租。 第五,着手研究和解决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应抓住调整机遇建立行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如地方财政与房地产业的关系、物业税、规范市场及房地产融资机制创新等,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1
2009年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调的影响,住房销售低迷,房价涨势逐步回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调整程度逐步加深。2008下半年,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中央及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2009年,较高的房价将有一定下行空间,随着房价的合理回归,政策逐步落实,自住型需求将陆续释放。 我国仍处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阶段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住房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不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住房水平低和需求比较旺盛,是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其中除了少数低收入群体住房需要政府提供保障性外,还有几种类型的住房需求依靠住房市场: 一类是刚刚步入社会不久,成家立业需要住房的年轻人,包括本地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和外地进入大中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需要的住房是功能设施齐全、舒适、方便,小户型、价格适中,可以承受得起的住房。一类是已经购买房改房,生活水平提高,希望以小换大改善居住条件的人群。这两部分人具有一定收入和经济能力,借助银行贷款,可以购买普通住宅,他们是社会的基本群体,占大多数,也是住房市场自住型的基本需求群体。还有一类是投资型需求。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财富有了较大增长,需要有保值增值的渠道和工具,一部分人选择了住房市场。购置住宅不是为了自己居住和使用,而是为了出租获利或住宅涨价后出售获利,是通过购房实现手中的货币增值。 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作用 从2007年年末开始,住房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进入调整期,其根本原因是市场内在规律对房地产行业几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自我强制调整的结果。2004年以来,在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的基础上,投资型住房消费大量入市,不断推高房价以获利;开发商大量高价拍地,以获取更高的回报,推高了住房的成本;自住型消费者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驱使下,集亲戚朋友之力提前购房,透支了部分基础消费需求。几种因素叠加,埋下了隐患,导致了目前住房市场需求减少、调整期的到来。 第一,大量投资者进入,市场需求过旺,使房价快速上涨,脱离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加之市场供应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住房偏少,将普通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 第二,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房价过高引起了国家连续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随着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发挥作用,尤其是对第二套住房贷款政策的调控,一些投资性和投机性资金撤出住房市场。 第三,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向下调整,消费者收入预期及对房价预期发生变化,观望气氛浓厚,加剧了市场调整的程度。 虽然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短期内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较大影响,但此次调整是对前几年房地产业过快增长和房价虚高的修正。将使过高的房价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使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更加合理。这次调整是我国房地产业自199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经历的真正市场周期性调整,得到市场的锤炼和洗礼的房地产业将更具竞争力。房地产市场只有充分调整到位,才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影响2009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因素分析 1.影响住房消费者预期变化的因素分析 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前期国家偏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消费者预期比较悲观,持币观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消费者预期将逐渐发生变化,在观望中寻找机会。一是国家已经将支持房地产业稳定发展作为保增长的重点产业,并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消费者信心。二是我国连续出台强力度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力争2009年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基本稳定了预期。三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目前仍然处在经济较快增长阶段。从较长时间看,住房价格仍然是稳步上升的趋势。近期房价下行是对前期房价过高的修正,而且国家连续出台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政策,一旦房价调整到位,将会出现反弹。因此,部分自住型消费者开始关注房市,而理智的投资型消费者也在观察抄底的机会。 2.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分析 2008年下半年,国家连续五次降低贷款利息,五年以上的贷款利息降低1.89个百分点;为了鼓励住房消费,将购买普通住房的贷款优惠利率由基准利率的0.85倍下调到0.7倍,使利用按揭贷款购房者节约了较大的利息费用。据银行计算,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按揭贷款,以上两项因素使月还款额节约18%左右。10月份,财政部、税务局决定购买90平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契税减按1%收取,使购房成本降低了2%以上。同时,对个人购买和出售住房暂免印花税,出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出售普通住房给予营业税的优惠,降低了二手房的交易成本。 3.住房的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04年以来,尤其是2007年,我国住房价格较快上涨,一定程度偏离了居民的承受能力(见表),使得住房市场量缩、价落。经过一年的调整,房价仅回落到2007年末的水平,2007年价格虚高的水分并没有挤掉,虽然国家优惠政策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但与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还有距离。据央行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居民未来三个月有购房意向占比仅为13.3%,分别比上季和同期下降1.8和2.8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反映出房价调整还没有到位。 综上分析,住房市场调整正在进行中,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机会,市场存量房较多,房价还有下行的空间,直至下跌到消费者接受的水平,整体看调整有向深度发展的势头。由此预计2009年上半年,房价承接2008年的下滑势头,房价水平将继续回落。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各地区调整的进度和幅度不尽一致。一些调整比较早、调整幅度较深的城市,随着价格的下降,将有自住型需求陆续入市。随着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大量入市,下半年市场成交量将出现趋稳的迹象。 政策建议 在国家已经出台较多的调控政策条件下,2009年政策的立足点应该关注和解决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遵循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第一,在市场调整中,应以开发企业自救为主,鼓励开发商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多种方式营销、合理定价,协助缓解与老业主矛盾,打消开发商降价的后顾之忧,只有房价合理回归,才能释放需求。 第二,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和自我修正作用,利用市场的力量挤出泡沫,这样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行业的调整和市场洗牌,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第三,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解决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和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应适时调整规划,可尝试采取政府收购作为廉租房,或扩大申购范围,甚至可以转为商品房的方式解决弃购现象。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科学、合理的核算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发标价格,选择交通方便的地点。对于建设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增加成本、甚至亏损的开发商,要给予减免税费、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第四,重视开发商资金紧张和存量房增加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收购资金链断裂的项目作为廉租房,避免出现烂尾楼;并鼓励社会资金(包括企业和机构)低价收购部分存量房,用于做周转宿舍或出租。 第五,着手研究和解决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应抓住调整机遇建立行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如地方财政与房地产业的关系、物业税、规范市场及房地产融资机制创新等,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21
2011-1-2 17:29 互联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外,还应本着充分披露的原则。在会计报表之外,另用附注的方式,用文字对报表有关项目作必要的解释,来帮助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的说明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结果是有差别的。为使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对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变更加以说明。

  应收账款,应说明其对坏账采用直接转销法,还是采用备抵法;如采用备抵法,是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还是采用账龄分析法。

  存货,应说明其平时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还是按实际成本计价;如按实际成本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固定资产折旧,应说明其采用折旧是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还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年数总和折旧法;又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时,是用个别折旧率,还是用分类折旧率。

  长期股权投资,应说明其按成本法记账,还是按权益法记账,或哪些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记账,哪些长期股权投资控权益法记账。

  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应说明其成本和摊销年限的确定依据。

  房地产经营收入,包括土地转让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配套设施销售收入、代建工程结算收入、出租房租金收入、出租土地租金收入,应说明其确认原则。

  所得税,应说明以应付税款法作为核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还是以纳税影响会计法作为核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会计中的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否则,不同期间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就无法进行比较。但是坚持一贯性原则,并不等于说前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永久不能变更。会计工作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必须作出会计处理方法变更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当然,这种变更,也应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之内。

  二、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明细资料的列示

  对会计报表中的一些重要项目,因报表格式的限制,未能详细列示,应在附注中列出明细资料。如:短期投资,按各类投资列出成本价和市场价。

  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按账龄分类列示,并注明持有本企业一定股权(如5%以上投资)单位的欠款额。

  存货,按存货务会计科目列示。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的企业,还应列示各类存货可变现的净值。

  待摊费用,如数额较大,应分项列示。

  长期投资,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分项列示账面余额和当年投资收益。

  固定资产,按类别列示其原价、累计折旧和净值。

  固定资产购建支出,按工程项目列示其预算数、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转出数、期末数、工程进度和资金来源。

  无形资产,按种类列示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摊销数和期末数。

  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按种类列示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摊销数和期末数。

  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列示各笔借款的债权单位、借款金额、借款起讫日期、利率和借款条件。如有外币借款的企业,还应列示外币金额及折合率。

  经营收入和经营成本,按土地转让、商品房销售、配套设施销售、代建工程结算、出租房屋、出租土地列示其收入和成本。

  其他业务利润,如数额较大,按业务类别列示。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如数额较大,按收支项目列示。

  三、非经常性项目损益的说明

  非经常性项目损益是指企业在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中不是经常发生事项的损失或收益。如:固定资产转让,应说明其转让收入大于账面净值和有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或小于账面净值和有关税费后的净损失。

  收回长期投资,应说明收回长期投资大于账面投资的收益或小于账面投资的损失。

  非常损失,应说明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各项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保险赔偿款及残值后的净损失以及善后发生的各项清理费用。

  其他数额较大的非经常性项目的损益,均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四、或有事项及其收益、损失的披露

  或有事项是指在会计报表编制日已经存在的事项,它能否使企业获得收益或发生损失,有赖于未来一种或多种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而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或有事项按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其收益或损失金额能否合理估计,有三种处理方式:确认入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不予反映。

  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很有可能、有可能和很少可能三种情况。或有事项发生收益或损失的金额,分为能合理估计和不能合理估计两种情况。

  对或有收益的披露,应遵循谨慎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予以处理。对或有损失,应遵循谨慎原则和充分披露原则予以处理。

  一般说来,对很有可能获得收益的或有事项,不将其收益估计入账,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对有可能获得收益的或有事项,不将其收益估计入账,是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要特别谨慎。对很少可能获得收益的或有事项,不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对很有可能发生损失的或有事项,能估计损失金额的,应将其损失和负债同时估计入账;不能估计损失金额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加以披露。对有可能发生损失的或有事项,其损失和负债不估计入账,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对很少可能发生损失的或有事项,一般也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对于下列或有事项,应估计其可能发生的收益或损失的金额,并说明对未来结果的可能影响:为其他企业负债提供的担保;因票据贴现而承担的义务;企业承担的其他责任;有可证据证明的或有收益。

  五、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关联方的交易,往往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收入、经营成本、其他业务利润,对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产生影响,所以也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会计中所指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以及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的各方。关联方关系主要指:(1)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2)合营企业;(3)联营企业;(4)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5)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在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关联者如为企业时,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事项:(l)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及其变化;(2)企业的主管业务;(3)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动。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主要包括:(l)转让土地使用权;(2)承发包工程;(3)购买或销售商品;(4)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其他资产;(5)提供或接受劳务;(6)代理;(7)租赁;(8)提供资金(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的贷款或权益性资金);(9)担保和抵押;(10)管理方面的合同;(11)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12)许可协议;(13)关键管理人员报酬。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这些要素一般包括:(1)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2)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3)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关联交易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披露。类型相同的关联方交易,在不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合并披露。

  六、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

  企业集团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除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上述应附注的事项外,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名称、业务性质、母公司所持有的各类股权的比例;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增减变动情况;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名称、持股比例,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原因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以及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对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投资的处理方法;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非子公司(其他被投资公司)的名称、母公司持股比例以及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原因。

  子公司与母公司会计政策不一致时,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处理方法。在未进行调整直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在合并会计报表中说明其处理方法;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经营业务与母公司业务相差很大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有关资料。

  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又称期后事项。它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至会计报表报出口之间所发生的事项。按其是否调整会计报表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所提供的新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的有关项目金额作出新的确认,而需要对会计报表作调整的事项。通常包括:已证实资产发生了减值;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偿;发现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发生的舞弊和会计差错;发现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作出的会计处理;由于税率变动,改变了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的税金和利润等。

  非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并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不需要对会计报表作出调整的事项。但对企业以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如:对其他企业进行控股投资、发生重大筹资行为、资产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发生重大经营性亏损、与本企业有债务关系的企业不再持续经营、达成协议的债务重组事项以及资产重组事项等,都应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