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燃冰分布在什么地方

2009年9月中国地质部门公布,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天峻县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使中国成为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初略的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但是我国的可燃冰还是主要分布在东部领海深海地区。

中国国内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

据粗略估算,其资源量分别约为64.97x10^12m³、3.38x10^12m³、12.5x10^12m³和2.8x10^12m³。并且已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和青海省祁连山永久冻土带取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

在本州岛海岸线30英里外,科学家们发现了一条蕴藏量惊人的海沟:在海沟里的甲烷呈水晶状,大约有500米厚,总量达40万亿立方米。这个储量尽管还不能与沙特或者俄罗斯的石油资源相比,但也足够日本用上一阵了。

2018年10月18日,在天津举行的2018(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正式发布。据报告显示,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

扩展资料

最常见的绝大多数(> 99%)都是甲烷包覆于结构一型的包合物,而且一般都在沉淀物的深处才能发现。在此结构下,甲烷中的碳同位素较轻(δ13C < -60‰),因此指出其是微生物由CO2的氧化还原作用而来。这些位于深处矿床的包合物,一般认为应该是从微生物产生的甲烷环境中原处形成。

这些矿床坐落于中深度范围的区域内,大约300-500m厚的沉积物中(称作气水化合物稳定带(GasHydrate Stability Zone)或 GHSZ),且该处共存着溶于孔隙水的甲烷。在这区域之下,甲烷只会以溶解型态存在,并随着沉积物表层的距离而浓度逐渐递减。

而在这之上,甲烷是气态的。在大西洋大陆脊的布雷克海脊,GHSZ在190m的深度开始延伸至450m处,并于该点达到气态的相平衡。测量结果指出,甲烷在GHSZ的体积占了0-9% ,而在气态区域占了大约12%的体积。

在接近沉积物表层所发现较少见的第二种结构中,某些样本有较高比例的碳氢化合物长链(<99% 甲烷)包含于结构二型的包合物中。其甲烷的碳同位素较重(δ13C 为 -29 至 -57 ‰),据推断是由沉积物深处的有机物质,经热分解后形成甲烷而往上迁移而成。此种类型的矿床在墨西哥湾和里海等海域出现。

某些矿床具有介于微生物生成和热生成类型的特性,因此预估会出现两种混合的型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燃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7

据悉我国南海可燃冰试采工程第一口井在7月9日关井,该井连续试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创造了一系列可燃冰试采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在这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报道称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100 大气压或>10MPa)和低温(0~10℃)条件下合成的一种固态结晶物质,由于 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类似冰雪,可以像酒精块一样被点燃,故也有人叫它"可燃冰"。

专家解释称可燃冰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温度,生成可燃冰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适宜温度是0—10℃之间,最高限是20℃。二是 压力,形成可燃冰需要足够的压力,但也不能太大,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三是气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天然气是可燃冰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 适量的水,这也是形成可燃冰不可或缺的成分。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据科学家大致估计,可燃冰分布的陆海比例为1:100,大约27%的陆地,包括极地冰川冻土带和冰雪高山冻结岩,以及90%的大洋水域是可燃冰的潜在区。陆地可燃冰分布较少是因为除了永久冻土层,其他地方很少像海底一样具备可燃冰形成的条件,而在海底300-500米的沉积物中都可能具备。

南海可燃冰开采工程负责人表示,可燃冰自18世纪被发现以来,各国都对它进行了长久的研究,但是真正的开发利用仅能追溯到上个世纪,足见其研发难度之高,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使我国勘察和开采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也标志着中国在可燃冰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18
还有青藏高原西藏等地也有,永久性冻土下
第3个回答  2012-06-25
中国南海和中国东海
第4个回答  2020-02-21
为什么在大陆上的我国青海地区发现“可燃冰”
“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可燃冰”外表上看它像冰霜,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笼子”,由若干水分子组成一个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这说明“可燃冰”是在海底形成的。
2008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海拔4062米)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2009年6月继续钻探,获得宝贵的实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鉴定。这是我国继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初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而青海省的储量约占其中的1/4。
首次在我国陆域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1992年在北美麦肯齐三角洲、美国2007年在阿拉斯加山北坡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这一重大突破,证明了我国冻土区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对认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寻找新能源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再次证明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处于国际领先。
既然“可燃冰”是在海底地层深处形成, 那么为什么在大陆上的我国青海地区发现有“可燃冰”呢?这是因为海洋曾经覆盖过整个地球。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这些火球冷却后形成了行星,太阳系形成了。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1]。从39亿年前海洋形成,到5.2亿年前海洋从大陆上彻底退出,海洋覆盖地球近34亿年。虽然“可燃冰”是在海洋中生成的,因为海洋曾经覆盖过整个地球,所以在大陆上的我国青海地区发现“可燃冰”就可以理解了。那为什么大陆上的其他无冻土地区没有“可燃冰”呢?这是因为“可燃冰”只能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像青海这样的冻土地带才可能保存有“可燃冰”。
当然也有的科学家提出:““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会在海底或冻土带地层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既然“可燃冰”在海底地层深处形成,是因为海底深处有有机质,那么在冻土地带那来的有机质呢?没有有机质就没有气源,因此,冻土地带不可能生成“可燃冰”,只能保存“可燃冰”。
早在2004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科学家就做过类似实验。在相当于5万至11万个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压缩水、氧化铁和方解石,然后将这些混合物加热到1500摄氏度,最终在反应产物中发现了甲烷气体。虽然这种实验的温度和压力和上地幔非常相似,但我们知道甲烷的引燃温度(℃) 472度、酸性岩浆温度较低约650~850℃、基性岩浆温度较高,1100℃左右,因此即使甲烷能在上地幔中形成,也在沿地壳裂隙上升中随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已经燃烧掉了,不可能形成“可燃冰”。所以说“可燃冰”是在海洋中生成的,海洋退却后露出的大陆上的“可燃冰”只可能保存在低温的冻土地带。因为有“可燃冰”的地区都有油气资源,所以在我国青海发现“可燃冰”说明这一地区存在油气田,同时也证明这一地区曾经被海洋覆盖过。
作者:赖柏林
参考文献:
[1]赖柏林:《海洋曾经覆盖过整个地球》
作者:赖柏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