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如题所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2)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拼摆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教学中渗透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能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P44~46)
(2)教具、学具:课件、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大家想到迪士尼乐园玩吗?
今天,开心游乐场里真是热闹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学生汇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写出算式。听汇报,评价。
(二)拼摆图形
有几个小朋友围在桌子旁边,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我们靠近一点,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好吗?(出示近图)看看他们摆了些什么?
1、小组讨论,合作拼图
同桌讨论,你们想摆些什么?(学生汇报)
请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小棒来摆刚才你们想摆的那个图形,看看你们能摆多少个这样的图形?
2、汇报结果
请你来说说你们摆了什么图形,这样的图形你们摆了几个,并把计算的算式写在纸上。
3、听汇报,从不同角度发掘汇报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同数相加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4、谁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个算式变得简短一些?
5、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出乘法。(板书:乘法)
(三)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
(1)你们看到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2)那么,这个符号我们知道它叫乘号,那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2、教学读法、写法:
3、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那刚才的这些加法算式,你能把它改成乘法吗?
4、引导学生比较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四)体验成功
(1)下面,我们再到游乐场的别处去看看。
(巩固练习:P46做一做)
在游乐场的另一角,有几位小朋友正在高兴地荡秋千,请认真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把你看到的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表示吗?
(2)看书质疑:
(五)回忆总结
今天,米奇老鼠带我们去了这个开心游乐场,你们玩得开心吗?那你有什么收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我们可以用乘法解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_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_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_”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四、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法
66=122_6=122个6相加8888=324_8=324个8相加_3=6020个3相加20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20__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3.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语)。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2.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3.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活动引入
伸出你的小手,一只手有5根手指,数一数,4个女同学的小手合起来是几根?有几个5,一共多少根。
2.初步感知“相同的数”
我是口算小能手:
44=333=555=1010101010=
思考:上述式子有什么特点?
特点:都是相同的数相加。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加数相同的例子,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到游乐园里找一找。
二、探究建模
1.认真观察,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旋转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4)快乐便利店里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①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②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③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3.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3333=156666=242222222=14
这些算式都是连加,并且加数都相同。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4.认识乘法
(1)像2222222=14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_7=14或7_2=14。
说明:“_”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_7=14,读作:2乘7等于14;7_2=14,读作7乘2等于14
(2)用乘法算式表示。
①课件出示例2气球图。
仔细看图,一组气球有几个?(5个)有几组(3组)你能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每组有5个气球,一共有3组)让学生多说几遍。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②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示计算?
你能列加法算式吗?555=15
相同的加数是几?(5)有几个(3)(3个5)
列出乘法算式3_5=15或5_3=15
(3)介绍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请你猜一猜“_”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试说)
教师揭示:5和3在乘法算式3_5=15或5_3=15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的得数,叫“积”(在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板书)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2.请你判断
444=4_3()
22222=2_5()
775=7_3()
6666=6_4()
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四、回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都叫做乘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叫做积。
3.加数相同才能用乘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3=155个33_5=15或5_3=15
6666=244个64_6=24或6_4=24
2222222=147个22_7=14或7_2=14
5_3=15
3_5=15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