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北京中考或中考模拟试题 各科各版本皆可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题所述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慰籍(jiè) 慨叹(gǎi) 大气磅礴(bó) 煞有介事

B.魁梧(wú) 亢奋(kàng) 荒谬绝伦(miù) 重峦叠嶂

C.轩榭(xiè) 惬意(qiè) 吹毛求疵(cī) 挖心搜胆

D.揣摩(chuǎi) 蓦然(mò) 叱咤风云(zhà) 自出心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凝视着左边那条空出的路,我切身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暖和 的文明。

(2)秦岭的山林以及河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 了关中环境,使得关中气候清爽,山水相间,风景如画。

(3)这天午后,乌兰巴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 低低的云层里。

A、 隐藏 改变 隐入 B、隐藏 改善 沉入

C、 蕴藏 改善 隐入 D、蕴藏 改变 沉入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强化湖泊治理责任意识,日前市治庸问责办通报了近期对沙湖、东湖保护与污染治理情况的督查结果。

B. 最近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C.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D、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慢“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课后,请大家以《我读冯骥才《捅马蜂窝》一文》为题,写一篇作文。

C.他笑吟吟地开口了:“怎么样,疼吗?”

D.“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

乡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要重视乡贤文化。

谁是乡贤?或者说谁有资格称为乡贤?大致来说,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方可称为乡贤。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因时代不同而标准不同,但总的说来,古代标准的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一个乡邑中人,品学为地方所推崇,死后被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受春秋致祭,便称乡贤。乡贤文化属于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当我们称乡邑某前人为“贤”的时候,是包含道德层面的肯定和赞誉的,所以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对乡贤文化的认知让我们很有启发。他辞官回乡以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对乡贤事迹深入发掘,为地方文化谱系建立永存的标识,其目的正如他在《感怀》诗中所说:“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志终昭森。”这里的人心,是乡贤的道德高度, 是一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

当然,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性人文标识,我们评价乡贤文化应有切实的地方视角,以“地方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观察地方乡贤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高度,并发掘出其地方文化根性。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将乡贤大致分为“当地的贤达”和“与乡邑具有地缘关系的贤达”。前者一般指乡邑士绅,他们在人格精神上保持高风亮节,在为人处世上谨慎谦退,在行为姿态上勇于担当,因此在地方享有很高的威望和信誉,是乡邑发展、稳定、和谐的主导力量。很多地方的文化精英走出了乡邑,但他们从方言音声到性格风尚、观念行为都带有乡园烙印,其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但都与其乡园有着天然联系,因此应注意乡贤文化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道德高度,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如果将其放到吴文化的范畴中,他们都是苏州的乡贤,其思想观念都和苏州乃至江南之地域、人文密切相关,自然属于乡贤文化。

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文献、文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地方文献是乡贤事迹的载体,地方志中各类《人物志》往往首重乡贤,历代《乡贤考证》类的专书林林总总,谱牒家集更是汗牛充栋。这类文献的收集工作历来受到重视。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庙祠、故居、碑志等故物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就是一种历史叙述。明人李东阳认为,乡贤与自己同生于一方 水土,成长于同样的人文环境,如果知其名、晓其事,目睹其庙祀遗貌,崇敬、仰慕、效法之情就更易产生。这说明,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能产生感召力,形成亲近感,使人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乡贤文化的建设上,我们应该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 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基层社会的文化常常通过口耳相传,人们在习得中形成精神熏陶。言偃作为孔子的“南方夫子”的事迹随着常熟“言子巷”的地名而自然为今人默念不忘,范仲淹设义庄、建义学也早已成为民间佳话而流传,周顺昌“好为德于乡”的事迹则与《五人墓碑记》同样深入人心。

当然,古今文人重视乡贤,努力建构乡贤文化,其化育影响的作用亦不可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加大力度。建构乡贤文化,要有足够的地域文化学养,同时以深厚情感投射于乡贤人物,用时代语言和历史逻辑构筑起思想的河床,用可以感知的乡贤事迹铺垫出道德文化的高地。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5.下列有关“乡贤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贤”是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包含人们对其道德层面的肯定和赞誉,乡贤文化对

于地方人文道德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B.乡贤文化也是乡贤的道德精神的具体表现,它是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性特征,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C.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是文物,这些文物的存在能产生感召力,使人见贤思齐。因此,建设乡贤文化,应高度重视对乡贤文物的保护。

D.乡贤文化的化育作用值得重视,以丰厚的文化学养,深厚的情感投射,时代的语言,历史的逻辑,可感知的乡贤事迹,可铺垫出道德文化的高地。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贤包括“在当地的贤达”和“与乡邑具有地缘关系的贤达”,一般前者指在地方享有很高威望的乡邑士绅,后者一般指走出了乡邑的一些文化精英。

B.乡贤文化的化育作用很早就为学人所认识,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深入发掘乡贤事迹,就是要推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等道德品格。

C.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发掘乡贤文化的文化根性,其审视评价的视角其实与一般文化别无两样。

D.文献、文物使乡贤精神“目染”,名贤故事让乡贤佳话“耳濡”。乡贤文化就这样通过耳濡目染,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精神熏陶。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贤与同乡邑的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相同,乡贤的道德精神更容易令人崇敬、仰慕、效法,因此构建乡贤文化意义重大。

B.离开了乡邑的乡贤,他们的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从而使乡贤文化

与整个中华历史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C.乡贤人文道德力量的传播离不开文献和文物,它们是乡贤文化的文字载体和物质遗存,如果流失、毁灭,乡贤文化自然就会随之消亡。

D.乡贤的评判标准既有地域性,亦有时代性。但不管处在哪个地域、哪个时代,品学成就、道德风 范、精神高度始终是评判乡贤的重要尺度。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八大山人以哑字署门

八大山人者,即朱耷,明宗室也。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明亡,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住山二十年。临川令胡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居年余,意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还走会城,独身佯狂市肆间。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俗韵,人争宝之。饮酒不能尽二升,乃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之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不甚自爱惜。数往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不拒也。戚友馈遗之,亦不辞。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泣下。

——选自《清稗类钞•隐逸类》清•徐珂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之官舍 延:邀请 B、独身佯狂市肆间 佯:假装

C、山人工书法 工:精巧 D、雏僧争嬲之索画 索:讨要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A.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B.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C.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D.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朱耷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明朝灭亡后,他因为害怕被杀,逃到山中做了和尚。

B.朱耷在临川令胡亦堂提供的官舍住了一年多,很好,突然有一天发了疯病。

C.朱耷的书法绘画技艺高超,他只接受贫士山僧等人的邀约,不接受富贵人的购求。

D.朱耷不知为什么有一天变哑了,不会说话,只会笑和哭,是早年的疯病复发。

四、(10分)

11、将第三题文言材料中画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

12、填空。(6分,每空2分)

① 苦将侬, 。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② 。白露为霜。(《诗经》)

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中 国 之 美

【美】赛珍珠

这就是中国!

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堵临街的灰色高墙,气势森严,令人望而却步。但如果你有合适的钥匙,你或许可以迈进那雅致的庭院。院内,古老的方砖铺地,几百年的脚踏足踩,砖面已被磨损了许多。一株盘根错节的松树,一池金鱼,一只雕花石凳。凳上坐着一位鹤发长者,身着白色绸袍,宝相庄严,有如得道高僧。在他那苍白、干枯的手里,是一管磨得锃亮、顶端镶银的黑木烟袋。倘若你们有交情的话,他便会站起身来,深鞠几躬,以无可挑剔的礼数陪你步入上房。二人坐在高大的雕花楠木椅子上,共品香茗;挂在墙上的丝绸卷轴古画会让你赞叹不已,空中那雕梁画栋,又诱你神游太虚。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

变化中的中国发生了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著名中国现代画家的画室。看着那一幅幅广告画,一幅幅俗套的健美女郎像和那用色拙劣的海上落日图,我的心直往下沉——一堆粗制滥造的油画!但是在画室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我发现了幅小小的水彩画。那是一条村巷,在夏日的黄昏的阵雨中,弥漫着淡蓝色的雾,一些银灰色的斜线划过画面。从一座让人感到亲切的小屋的窗口,闪出微弱的烛火。一个孤零零的人手撑油伞踽踽独行,湿漉漉的石块上投下了他那摇晃的身影。

我转过身来,对画家说:“这是最好的一幅。”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

“你真这么看?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是我以前每天都看到的故乡街巷,但是,”画家叹息一声,“这是我为消遣而画的,这画不能卖掉。”

虽然这儿的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一直都在为一口饭而终日辛劳, 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人不能仅靠植物生活。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大自然。

前几天,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对我的中国老师讲了,他随口讲了一句:“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

我想是这样的。

然而,我相信我的园丁昨晚美餐了一顿。当时,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我则坐在竹丛下沉思。突然,一片奇异的光彩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头一看,西天烧 起了绚丽的晚霞,令我心驰神往。

“噢,看哪!”我喊道。

“在哪儿?在哪儿?”园丁紧紧抓住锄把叫道。

“在那儿。看那颜色有多美!”

“哦,哪呀!”园丁却不胜厌恶地说,弯下腰去接着修整草坪,“你那样大声喊叫,我还以为有蜈蚣爬到你身上了呢!”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爱美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此外,如果我的中国老师所说的那句话绝对正确,那我该怎样解释下列情况呢?那又老又聋的王妈妈,可怜的寡妇中更可怜的一个,整日里靠辛辛苦苦为人缝衣换碗饭吃,然而,她桌上那个有缺口的瓶子里,整个夏天都插有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鲜花。当我硬是送她一个碧绿的小花瓶时,她竟高兴地流出了眼泪。

还有那个小小的烟草店。那位掉光了牙齿的老店主,整天都在快乐地侍弄他的陶盆里一株不知其名的花草。我院外的那位农夫,让一片蜀葵在房子四周任其自然地长着。还有那些街头“小野孩儿”,也常常害羞地把脸贴在我门上,向我讨一束花儿。

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黄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

13.“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作者对此却表示了怀疑,作者为什么会怀疑?请从正反两个

方面简要概括文中令作者产生怀疑的生活事例。(6分)

14.园丁的“快活”和“厌恶”反映出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15.“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画家叹息一声”,画家先“明朗”而后“叹息”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16.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美”有哪些思考?(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少年科普小记者团是隶属于武汉科技报的团体,是武汉市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社会实践团体之一。目前它已经覆盖武汉市70%的中小学,并在多所中小学挂牌成立科普报小记者站。少年科普小记者团拟面向全市在校中小学生招募小记者。你们学校响应号召开展了“我是小记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请你帮忙拟定小记者的4个报名条件。(4分)

18.假如你作为班长要在班级里向同学们宣传这次报名活动,准备就这次活动的意义用简明而得体的语言做一次发言。你会怎么说?(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他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了一番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随意地用一只手接,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

两个月后,部委实验室录用了林晖。有些同学颇感不满,导师却说:“其实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请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答案

1. A 2. C 3. D 4. B

5.A(“对于地方人文道德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错,原文第 二段说的是“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6.C(C项中“其审视评价的视角其实与一般文化别无两样”的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文中第四段说“评价乡贤文化应有切实的地方视角,以‘地方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由此可知,审视评价乡贤文化的视角与一般文化是有区别的。)

7.C(“如果文献流失、文物毁灭,乡贤文化自然就会随之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文中说“文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由此可知,文献流失、文物毁灭只会让乡贤文化无法“看得见”,并不会使其消亡。)

8、C(工:善于) 9、D(重点在于抓住动词:戴、曳、穿、行、笑、识)

10、C(A、文中没有说他是害怕被杀才逃往山中;B、他在临川官舍住着不舒服,文中说他“意忽忽不自得”;D、他不是变哑了,是他自己不想再说话,“自是对人不交一言”,更不是疯病复发,早年的疯病也是假的。不存在复发的问题。)

11、译:有人拿着绫绢来(向他求画),他就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划线处各1分,大意正确、语句通顺1分)

13.(1)园丁生活条件较好,然而对晚霞之美毫无兴趣。

(2)王妈妈、老店主、农夫、“小野孩儿”生活艰辛,然而都陶醉于花的美丽。

(两个要点,各3分)

14.园丁的“快活”是因为能干活赚钱,改变生活而感到满足;“厌恶”是因为他对自然美缺少感知和欣赏能力。 (园丁“快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昨晚美餐了一顿”,也就是生活改善带来的满足,而“厌恶”很显然是我干扰了他的劳动,与美无关,至少在园丁看来。还是要读懂题意和文章有关内容。)

15.(1)自己最欣赏的画终于有人欣赏,感到自己找到了艺术上的知音,所以画家的脸顿时明朗起来(3分)。(2) 真正的艺术并不受现在的人欢迎,自己迫于经济压力也只好创 作庸俗的作品(3分)。

16.(1)真正展现中国之美的是体现最崇高的思想和最高艺术追求的古典之美(2分);

(2)不被经济利益束缚才能追求到真正的美(2分);

(3)物质生活的好坏并不影响人们对美的追求(2分)。

17.示例:a、热爱新闻采访,对小记者工作充满热情。

b、善于沟通,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C、勇于挑战自己,秀出自己。

d、身体健康,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活动。

18.(评分参考)共4分。意义2分。要求能阐明活动的意义,不少于两条。内容1分。要有对应的内容支撑活动的意 义。语言得体简明1分。

19.参照武汉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9
2012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讲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幕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颁发(bān) 绮丽(qí) 不屈不挠(náo)[来源:Zxxk.Com]
B.哺育(bǔ) 粗狂(guǎng) 刚正不阿(ē)
C.猝然(cù) 侥幸(jiǎo) 称心如意(chèng)
D.干涸(kū) 参差(cēn) 杳无音信(yǎo)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读汪曾祺的作品,我们总能从他平实朴素的语言中品    (味、位)出宁静淡雅的意韵。
“味”有“辨别、体会”的意思,“位”有“所在之地”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味”。
B.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它们聚 (笼、拢)在一起,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便形成雨,洒向人间,滋润大地。
“笼”有“遮盖”的意思,“拢”有“凑起”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拢”。
C.被贬后的苏东坡依然有赏清风皓月、饮美酒佳茗的闲情逸 (至、致),足见他心胸的开朗、豁达。
“至”有“极、最”的意思,“致”有“情趣”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至”。
D.男排主教练坦言,在这次预选赛上,男排只有破 (斧、釜)沉舟,才有可能冲出重围。
“斧”指“斧子”,“釜”是“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横线处应填“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4.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A.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B.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C.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 ,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必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二、填空(共8分)[来源:学*科*网Z*X*X*K]
7.默写(5分)
(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1分)
(2)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3)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1分)
(4)《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边花草的语句是: , 。(2分)

8.名著阅读(3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很讲究劝谏的艺术。如《左传》一书中记载的曹刿,在长勺之战前,面见鲁庄公,几番对话,一再启发,终于使鲁庄公认识到① 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又如《② 》一书中记载的邹忌,用③ 设喻,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最终使齐国兴盛起来。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为了深入宣传该“办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某校举办了“北京水资源”专题展览。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4分)

主要信息:①
现状:②

10.京北地区大致覆盖昌平、延庆、怀柔和密云四个区县,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和生态屏障地,保障全市50%以上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请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以下两县治理河流流域、涵养京北水资源的两个相同的措施。(4分)
【材料一】
延庆县治理白河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围绕白河主干河道,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营造水保林,发挥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以实现山区自然保水;规整河道,修建调蓄水量的橡胶坝、拦河闸等工程,以保护水资源。
【材料二】
密云县治理石匣小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建设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量;构建拦水、蓄水的三道防护体系,层层设防,节节拦蓄,以减少水土流失;推行清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以解决生态污染问题;营造适宜生长、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以涵养水源。

相同的措施: ① ②

11.某同学在专题展览的“留言薄”上题写了寄语,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分)
上句:水源告急,首都市民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下句: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来源:Zxxk.Com]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2)未果,寻病终 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白梅无价》,完成15—17题。(共15分)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 。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
(有删改)
15.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4分)

场景一:_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 场景四:__________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4分)
答:

17.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150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7分)
①蜘蛛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人类祖先很早就知道蛛丝强韧耐用,可以用它织成渔网。今天,波利尼西亚、汤加等太平洋岛国的居民,仍在使用这种原始工具捕鱼。获得一张这样的网比人工编织要方便多了,只需把特制的模型木架放入蜘蛛聚集出没的树林里,用不了一个月,密密的蛛丝就会把它包裹的严严实实,将蛛丝从模型上轻轻褪下,就是一张实用的天然渔网。
②神奇的蛛丝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③科学家发现,蜘蛛腹部有六个丝腺,分泌着各不相同的蛋白质溶液或粘液。这些溶液或粘液,在蜘蛛腹下喷丝头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六种丝。这当中最有韧性的一种是牵引丝,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猎网上另一种一圈一圈的螺旋状蛛丝,具有很强的粘滞性,也极富弹性,将其拉长3倍后,仍然可以弹回原状。蛛丝的承受力和强度也是惊人的。专家实验证实,亚马逊密林里的游走蜘蛛吐的丝是同类中最强劲的,每一根细细的蛛丝可以经得住90克的拉力。假如能制造出一根铅笔粗的这样的蛛丝,它就能够勾住在航空母舰上降落的战斗机,其强度是同样粗细的合金钢缆的6倍,重量却轻得多。
④蜘蛛有吞食同类的习性,所以人工养殖蜘蛛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便想到用转基因的方法获取“蛛丝” ,造福人类。遗憾的是,几经努力,科学家也没能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得到与蛛丝特性相同的纤维。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蜘蛛在它的喷丝头里不知怎么地就把粘液变成了扯不断的细丝——不湿也不脆,而且相当坚韧和富有弹性。也就是说,模拟蜘蛛怎样吐丝是最难办的事。
⑤蛛丝的奥妙还有很多,科学家们将继续对神奇的蛛丝进行探索。
18.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3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解决早期防弹衣存在的问题的。(4分)
【材料】
防弹衣是在作战环境中用来保护生命安全的。早期防弹衣只是在结实的衣服内搭接两块钢板,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又重又硬,穿上以后活动不便,影响作战。而且这种防弹衣只能防护手榴弹碎片和普通手枪的射击,防护性能较弱。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人工合成的纤维织物,成功制造出了性能较好的防弹衣。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共8分)

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我们把这种平民公益叫做“微公益”。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微公益”行动,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暖意。
②参与“微公益”行动的人能力虽微,但其散发的人格魅力芬芳远播。八十多岁的甘肃老人陈尚义靠捡垃圾的微薄收入,二十多年收养了45个弃婴;天津老汉白芳礼几十年蹬三轮车挣钱助学,惠及学生三百多人;新疆维吾尔族大叔阿里木靠烤羊肉串的收入,八年中资助贫困学生上百名……他们都是普通人,像大地上的一粒粒微尘,像大海里的一滴滴水珠。也许有人认为他们渺小,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诠释良知。他们灵魂深处溢出的芬芳,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彰显着普通人平凡中的伟大和崇高。
③发起“微公益”行动的民间组织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正能量”却不可低估。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催生爱心、传递善良,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他们以爱传爱,以善扬善,汇聚成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湖北钟祥,“小红帽义工”集合起一群个体劳动者,他们坚持走街串巷做好事,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在江西丰城,活跃着一群“萤火虫”志愿者,他们以“萤火虫虽小,也要为社会送去微弱的光亮”的执著,将爱心传递。“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个人的想法上升为一个群体的意识的时候,当个体的行为演变为一个群体的自觉行动的时候,它的影响就会变得巨大而深远。[来源:学#科#网]
④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早已深深融进我们的血脉,成为有口皆碑的道德美谈。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的人对此产生了疑虑、困惑。他们看不到个人力量对社会的影响,变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在他人需要帮助、遇到危难时态度冷漠。其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孟子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微公益”,____________。
⑤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必将传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1.分析文章第①—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
首先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字),其次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4字),然后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8字)。
22.请在第④段结尾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微公益”与孟子的话之间的联系。(2分)
答:

六、作文。(50分)
23.“风采”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和精神风貌。对于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来说,举止大方、个性鲜明、积极向上……都是动人的风采。个人有个人的风采,群体也有群体的风采,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展示少年风采的舞台。请以“少年风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2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B A D D
二、填空
7.(1)答案:白露为霜
(2)答案:绿杨阴里白沙堤
(3)答案:不知天上宫阙
(4)答案: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8.答案示例:
①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战国策
③自身生活中的小事
三、综合性学习
9.答案示例:
①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还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
②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
10.答案示例:
①种植保土保水植物 ②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11.答案示例一:
措施得力,京北区涵养水源功在千秋。
答案示例二:
办法多样,郊区两县保护水源造福京城。
四、文言文阅读。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 ③百姓生活和乐
五、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15.答案示例:
场景一:灵堂哭苦老 场景二:家中哭苦老
场景三:挥笔画梅花 场景四:白梅赠爱徒
16.答案示例:
因为“白梅”这幅画是许老痛悼师兄的宣泄情感之作,是他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许老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所以,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17.答案示例一:
第③段描写了许老在“我”家作画的过程,用“捉”“横扫”“挥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许老作画时恣意挥洒的样子;用“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的议论,表达了许老作完画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状态令“我”既感动又担忧的复杂感情。这些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表现了两位画家之间的深厚友情,感人至深。
答案示例二:
本文寓丰富的情感与描写和议论中。第③段用“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许老想通过作画来悼念师兄的急切心情;用“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的议论,点出许老作画时笔笔着力、悲痛万分的状态带给“我”的震撼。
(二)说明文阅读
18.答案要点:①用具体事例突出蛛丝的神奇
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
③引出下文对蛛丝奥秘的说明。
19.答案示例:
科学家利用蛛丝有韧性、弹性好、重量轻的特性,解决了钢板制作的早期防弹衣“又重又硬”穿上后“活动不便”的问题;利用蛛丝承受力强、强度高的特性,解决了防弹衣“防护性能弱”的问题。
(三)议论文阅读
20.答案: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来源:Zxxk.Com]
21.答案示例:
(首先)明确“微公益”的概念
(其次)从个人和民间组织角度论证“微公益”的意义
(然后)指出当前倡导“微公益”的原因
22.答案示例一:
人人皆可为,关键在于有无此心
答案示例二:
每个人都能做到,关键看你做不做。
六、作文
23.答案略。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30
考过的还是没考过的追问

考过的

追答

那我没有 纯属路过

第3个回答  2019-06-18
北京中考网 北京中考一模二模试题,历年中考真题。都是免费下载的
www.beijing518.co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