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如何编制

如题所述

  说起来要长篇大论了,有一文可供参考:
  基本概念
  1.现金
  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会计上所说的现金通常指企业的库存现金。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不仅包括“现金”帐户核算的库存现金,还包括企业“银行存款”帐户核算的存入金融企业、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也包括“其他货币资金”帐户核算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应注意的是,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中有些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如不能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等,不应作为现金,而应列作投资;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则应包括在现金范围内。
  2.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的差别不大,可视为现金。如企业为保证支付能力,手持必要的现金,为了不使现金闲置,可以购买短期债券,在需要现金时,随时可以变现。
  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其中,期限较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例如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等。
  3.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现金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应该注意的是,企业现金形式的转换不会产生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如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是企业现金存放形式的转换,并未流出企业,不构成现金流量;同样,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也不属于现金流量,比如,企业用现金购买将于3个月内到期的国库券。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2.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互换
  应计基础 调整 现金基础
  销售收入 + 期初应收帐项 - 期末应收帐项 = 销售现金收入
  销售成本 + 期末存货 - 期初存货+ 期初应付帐项 – 期末应付帐项 = 购货现金付出
  营业费用 + 期末待摊、预付费用-期初待摊、预付费用
  + 期初应付、预提费用-期末应付、预提费用=营业费用付现额
  基本要求
  1.企业应在年末编制年报时编报现金流量表。企业编报现金流量表以后,不再编报财务状况变动表。
  2.现金流量表应标明企业名称、会计期间、货币单位和报表编号。
  3.现金流量表应由制表人、会计主管和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4.企业应当根据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需要,做好有关现金帐簿的设置等会计基础工作,有条件的企业还应设置编表所需要的有关辅助帐簿。
  5.企业应当就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并加以披露。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如有变更,应对其加以说明,并应披露确认标准变更对现金流量的影响程度。
  关于现金流量表准则
  第二章 现金流量的分类
  (一)、关于现金流量的分类
  本准则将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根据上述定义,经营活动的范围很广,它包括了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就工商企业来说,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广告宣传、推销产品、交纳税款等等。
  各类企业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对经营活动的认定存在一定差异,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归类。由于金融保险企业比较特殊,本准则对金融保险企业经营活动的认定作了提示。
  2.投资活动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这里所指的长期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有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
  这里之所以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排队在外,是因为已经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视同现金。
  投资活动主要包括:取得和收回投资、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等。
  3.筹资活动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与资本有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这里“债务”是指企业对外举债所借入的款项,如发行债券、向金融企业借入款项以及偿还债务等。
  (二)、关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
  注意以下几点:
  1.本项经营活动包括所有经营活动,其中经营性租赁除外;
  2.本项目不包括随销售收入和劳务收入一起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3.本项目应包括收回前期的货款和本期预收的货款;
  4.发生销货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应从本项目中扣除。
  当期销售货款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入+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帐款+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当期的预收帐款-当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帐损失
  2.收到的租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经营租赁的租金收入。
  3.收到的增值税项税额和退回的增值税款
  企业销售商品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出口产品按规定退税而取得的现金,应单独反映。为便于计算这一项目的现金流量,企业应在“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科目下分设“货款”和“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应收帐款(应收票据)——货款”科目用以调整计算销售、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收到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还
  企业除增值税税款退回外,还有其他的税费返还,如所得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这些返还的税费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在本项目中反映。
  5.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包括当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的前期购买商品的应付款以及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现金等。
  因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而同时支付的、能够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在“支付的增值税款”项目中反映。如果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时,其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则仍在本项目中反映。
  企业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帐款+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票据+当期预付的帐款-当期因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6.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企业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租金按当期实际支付的款项反映。
  7.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方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为职工支付的其他现金。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包括工资、奖金以及各种补贴等;为职工支付的其他现金,如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商业保险金等。
  8.支付的增值税款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商品实际支付的能够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实际交纳的增值税税款。为便于计算这一项目的现金流量,企业应在“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科目下分设“货款”和“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应付帐款(应付票据)——货款”科目用以调整计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支付的增值税应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列示,不在本项目中反映。
  9.支付的所得税款
  本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所得税。
  10.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本项目反映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于当期实际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各种税款。包括本期发生并实际支出的税金和当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税金以及预付的税金。
  对有关投资项目发生的税金支出,不应列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在有关投资项目中列示。如交纳的投资方向调节税,应在“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11.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主要项目外,企业还有一些项目,如管理费用等现金支出,可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企业收回的投资款项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投资本金,二是投资收益。除投资本金在本项目反映外,与投资本金一起收回的投资收益也应在本项目反映。但债券投资本金与利息,一般易于分清,其债券利息收入应与本金分开,在“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单独反映。
  2.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因对外投资而分得的股利或利润。
  3.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债券投资所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债券投资,其利息收入也应在本项目中反映。
  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
  本项目反映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扣除为出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本项目还包括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的变卖收益以及遭受灾害而收到的保险赔偿收入等。
  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为负数,则应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反映,列在“支付的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中。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支付的款项,包括购买机器设备所支付现金及增值税款、建造工程支付的现金、支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等现金支出。
  购买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购入或自创取得各种无形资产的实际现金支出。
  购建固定资产项目中,不包括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应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反映。
  6.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股票等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7.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债券而支付的现金。企业购买债券的价款中含有债券利息的,以及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均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反映。
  8.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入与支出
  除上述各项投资活动以外,企业还会发生一些其他投资活动项目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这些收入和支出分别在“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和“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四)、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所收到的现金。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募集股份,须委托金融企业进行公开发行,由金融企业直接支付的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费用,从发行股票取得的现金收入中扣除,以净额列示。
  2.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发行债券等筹集资金收到的现金。本项目以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现金列示。委托金融企业发行债券所花费的费用,应与发行股票所花费的费用一样处理,即发行债券取得的现金,应扣除代理发行公司代付的费用后的净额列示。
  3.借款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所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包括:归还金融企业借款、偿付企业到期的债券等。
  本项目按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偿债金额填列。对于以非现金偿付的债务应在报表附注中说明。
  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在本项目反映,而列入“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5.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为发行股票、债券或向金融企业借款等筹资活动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咨询费、公证费、印刷费等。这里所说的现金支出是指资金到达企业之前发生的前期费用,不包括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前述委托金融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而由金融企业代付的费用,应在筹资款项中抵扣,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6.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以及分配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7.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不同用途的借款,其利息的开支渠道不一样,如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均应在本项目反映。
  8.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包括支付的当期应付租金和前期应付未付而于本期支付的租金。
  9.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
  企业由于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如发生重大亏损短期内无力弥补或缩小经营规模等,企业经向有关部门申请可依法减资。因缩小经营规模而由股东抽回资本所发生的现金支出,在本项目反映。
  10.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收入与支出
  除上述各项筹资活动以外,企业还会发生一些其他与筹资活动项目有关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这些收入和支出分别在“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和“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第三章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编报中几个相关的问题
  1.总额法和净额法
  所谓现金流量编报的总额法是指编制现金流量中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分别以总额列示,收支互不相抵。
  净额法是指现金流量中按项目以收支相抵后净额列示。
  现金流量表一般应当以总额反映,从而全面揭示现金流量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但对于那些代客户收取或支付的现金以及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的项目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应当以净额列示。
  2.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椐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采用直接法,同时要求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也就是用间接法来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3.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分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
  现金流量表正表部分是以“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流量净额”为基础,采取多步式,分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分项报告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又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第二部分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即所谓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净额法;第三部分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第四章 现金流量表正文的编制方法
  从直观的角度看,现金流量表可以通过对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明细记录(如日记帐)按现金流量的分类直接编制(事实上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日记帐可以视同现金流量表),但当现金业务量较大时,进行人工的分类并不现实,实务中可以通过对损益表、资产负债表项目调整编制。
  采取调整编制的资料来源包括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期末数、损益表的本期发生数及有关帐户的明细记录,必要时可能需要追索到原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具体编制方法有两种,工作底稿法和T形帐户法,以下以工作底稿法为例,列示现金流量表的编表程序:
  第一步,设计工作底稿并将资产负债表期末期初数、损益表的本年发生数过入工作底稿。(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略。)
  第二步,编制调整分录并过入到工作底稿中。
  编制调整分录时,先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然后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按顺序逐一分析调整。
  1.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收入
  把产品销售收入调整为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公式为: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产品销售收入+应收帐项的期初数-应收帐项的期末数
  编制会计分录: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1201000
  应收帐项——货款 49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50000
  注:(1)期初期末余额要求分清货款是多少,增值税是多少。
  (2)应收票据贴现问题在调整财务费用时在予以考虑。
  (3)该项现金流入应包括其他业务收入,其中租金收入应另外专门考虑。
  (4)当期收回前期的坏帐,在调整坏帐准备时再予考虑。
  (5)销售退回不影响该公式的正确性。
  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成本
  把产品销售成本调整为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公式:购买商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20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企业报表编制的一个难点,如果对所有的会计分录,按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要求全部调整为收付实现制,这等于是重做一套会计分录,无疑将大大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许多财务人员因此希望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是一种奢望,实际上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无法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还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获取相关数据。
作者根据实际经验,提出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与读者探讨,这一编制方法的数据来源主要依据两大主表,只从相关账簿中获得必须的数据,以达到简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从重要性原则出发,牺牲精确性,以换取速度。编制现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难顺序快速完成编制:
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
第六最后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由于本项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是倒挤产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相等的,从而快速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下面按以上顺序详细说明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和公式:

一、 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无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 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六、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汇兑损益

七、重要说明
本文提出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仅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办法,说其简单,是因为这个方法仅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部分明细账编制,而实际业务是错综复杂的,按本文办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无法全面反映出来;按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编制,工作量又非常大,这需要平时做好积累,在实际工作中,现金流量表是年度决算报表,平时并无编报要求,大部分企业财务因为工作繁忙,而疏忽做好这一基础工作,都是年终决算时临时编制,却又无从着手,本文方法可以暂时解决这些企业财务人员的燃眉之急。
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决策中作用,各企业管理层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财务人员编制该表也是应付完成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很难审计或干脆不审。充分发挥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还有一个逐步的认识过程。
要精确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财务人员平时按月做好数据的积累工作,本文提出的办法也仅是权宜之计,从重要性角度考虑,按本方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基本能反映出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企业基本的决策需要。读者可以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该方法进行完善补充,以符合自己的编制习惯和需要。
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从事报表编制的财务人员会很快熟练的,熟练后一般在一小时以内可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作者本人的最快速度是20分钟。
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是粗略性的,仅适合主业突出的单一主体企业,不适合多元化经营的集团企业以及购并、重组、对外投资频繁的企业(可以参考借鉴)
第2个回答  2008-01-20
一、 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无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 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六、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汇兑损益
第3个回答  2008-01-20
在一年内,如果企业是06年开始建账,07年11月被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那么,编制流量表时,是从07年1月算,而不是从06年算
还有,做了第一季度现金流量表后,第二季度的报表得加上第一期的数据,因为编制时是根据利润表的累计数来的,一般来说是累计数,如果要求你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必须是第二季度的数,那减去第一季度的流量表数就可以了,
我一般是这样编制的,没什么问题
还有就是,不知道你是什么部门要求你编制的,如果是税务,那么,就按累计数一起编,如果是银行(因为我们这在银行贷款后,银行会要求每月编制)我一般就采取第二个月编好累计后减上一月的累计,得出当月的,
总的来说都能通过,
第4个回答  2009-06-07
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表外数据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的EXCEL表已发送到你QQ邮箱,请查收。
希望有助于你问题的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