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唐朝波澜壮阔万邦来朝的历史时 作为一个被周边少数民族轮番欺辱的宋代史学家们 内心得是多么地崩溃?

如题所述

并不会。
编唐朝历史是在宋仁宗时期,觉得《唐书》(也称旧唐书)不够好,发动欧阳修等大佬一起编了新唐书。1044-1054年期间编成。
但是宋仁宗及以前的时期,对外战争上,还达不到被人轮番欺辱的程度。太祖多猛不说了,太宗虽然高粱河驴车漂移,但是也是去打人失败了,不是被人打。真宗澶渊之盟虽然有点跌份,但是场面上算是五五开。也就仁宗时期,和西夏打来打去,但是没有赢,有点丢人。不过毕竟西夏兵多,并且也没有占了太大便宜,范仲淹和狄青也是比较能打的,所以没有什么崩溃的。
真正的崩溃,还是从宋徽宗这个废物点心的时代开始的。在写《东京梦华录》(南宋时回忆汴梁盛景)、《武林旧事》(元初回忆临安盛景)的时候,才是真的崩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是的,宋史学家内心应该是崩溃的。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如果唐军和宋军能跨越时空地战斗,宋军未必会弱。 辽西夏金包括元这几个政权从组织形式到综合实力方面 远远不是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可比。
第2个回答  2022-05-26
不会的,这些宋代史学家会把自己写成绝处逢生,对方如何如何强大的。而且对比不战与战的得失,得出,不战强于战者
第3个回答  2022-08-18
我们通常认为唐时出现的万邦来朝,是向唐朝进贡的意思,但这仅仅代表着各民族首领向唐朝臣服,而各地臣民的内心也对唐朝仰慕吗?事实上也是的,当时唐朝存在着个人自由的政治理论,还有比较自由的生活空间和学术氛围,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难怪李世民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都被我装到口袋里了!”这是何等的豪气啊,李世民大帝哲学思想具有怎样的深度,又是什么力量促进了万方来朝呢?
建国初期,李世民就展现出了王者风范。李渊父子西入关中,在铁骑扫长安之前,有一个决定性的战术,就是屈和李密。李渊听取了李世民的建议,给李密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年事已高,将来当盟主的一定是李密。结果真的麻痹了李密的注意力,对李渊的战略部署不闻不问。这一招成功地牵制了李密及东郡隋军的兵力,又堵住了成皋之道。进长安后,李渊从全国的政治形势考虑,感觉到自己羽翼尚未丰足,仍然立隋室为皇帝较为有利,第二年就自导自演了一出禅让戏,正式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唐。
李唐集团建立政权后,李渊作为天子不便亲征,太子建成也需要在京师处理军国重事,这样东征西战统一天下的责任就落在了李世民的肩上。李世民想很快占领东都洛阳,东出潼关与李密等部交手,感觉到东部地区各军事集团的力量很是强大,就采用了先顾根本,再取关东的战略方针,决定先平定陇右、代北地区的割据武装力量,解除关中背面和侧面的威胁,同时蓄积力量,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转向东方,夺取关东及江南地区,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