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角色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7-05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涉及政府的经济职能。通常人们使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来概括凯恩斯经济理论之后,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程中两种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所谓“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所谓“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政府失灵”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依据。
 
1、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和崇尚“自由市场”的小政府取向
 
斯密于l776年发表了产生深远影响的《国富论》,全面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原理。他以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为基本假定,指出“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是自由经济制度的三大要素,也是国民财富不断增加的最佳途径;认为只要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经济活动就会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来自动调节和支配,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政府职能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斯密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支配了欧美国家一百多年,直至20 世纪30年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为止。
 
2、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和崇尚“政府能量”的大政府取向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催生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张: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通过有意识的国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指导社会消费倾向,提高社会的有效需求和社会总就业水平,实现国家对公共经济活动的宏观指导和健康发展。包括改变租税体系、政府直接举办公共工程和投资非生产部门甚至扩充军备等;举债支出,即政府举债投资公共事业和弥补预算赤字,借此扩大有效需求,增加总就业量。凯恩斯经济理论影响了一大批经济学家,30-70年代被称为“凯恩斯时代”。它造成了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大,并成为那个时期西方国家政府基本公共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3、70年代以后出现了“滞胀”局面和有限政府取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即所谓“滞胀”,凯恩斯主义陷入两难选择:如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如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又会导致经济停滞。在这种条件下,出现了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其重要观点是:基于自由竞争的市场原理是正确的,只有市场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政府的缺陷源自担任政府公职者也是“理性经济人”,也会有追求自己私利的本性,也要对自己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因此,“政府失灵”是不可避免的。政府的缺陷与市场一样严重,政府解决市场缺陷的惟一正确的途径是进一步明晰产权,而不是进行政府干预。
 
争论还会继续,但经过大的历史反复,问题将不会集中在是否需要自由市场或是否需要政府干预,而会集中在如何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与政府对市场的合理干预之间的平衡方面。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11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方面,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供求和竞争三大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市场具有局限性,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只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3个回答  2012-06-26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只能通过宏观调控来调节市场的运行态势。由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政府常常通过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我们常常用“有形手”来比喻市场,而用“无形手”来比喻政府的宏观调控,两手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