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如何,和收入相比又怎样呢?

如题所述

1.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随着时间和地区有所不同。
2. 以米价为例,顺治初年(约1644年)一石大米需2-3两白银,而到了乾隆三年(1738年)则需2.6-2.7两。
3. 康熙年间,一石上等白米大约是1.2-1.3两白银。
4. 嘉庆年间,正常年景一石大米价格是2两左右,歉收时3两,荒年则需4两。
5. 一两银子在大米上的购买力,从顺治到嘉庆年间,有6、7倍的差距。
6. 根据清代的校准砝码,一两银子可购买78.7-354斤大米,显示其购买力相当可观。
7. 文学作品《儒林外史》中提到,一户平民日常最低开销是50个铜钱,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枚铜钱,足够普通人家过20天。
8. 《红楼梦》中刘姥姥提到的20两银子,足够庄稼人过一年,与前述说法相互验证。
9. 古代赚取一两银子并不容易,普通人的日收入大约只有5、60文钱,教书先生一年的馆金大约是5-15两,编书收入为4-10两。
10. 对于大部分穷人来说,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铜钱,银子并不常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