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学分怎么计算的?

期末考试前,我和我同学学分一样。为什么考完期末试,我绩点超过3.0,而我同学没有。但是我们现在开学,学分还是一样呢?

学分是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直接决定了能否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大学里每一门课程都标注有一定的学分,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只有学分积累到专业要求后才能毕业。
对单独一门课而言,该门课的学分大小和课时数(就是一门课从开课到结束考试跨越的时间长度,大学各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是不同的)有关,耗时越长的课,学分就越大,原则上每1个学分代表16小时的课时,实践课、体育课、军事训练课等课程可适当调整学分与学时数间的关系。比如有两门课,一门课从第一周上到第十八周,每周两堂节课,则该门课程共72学时,一般会标定课程学分为4.5学分;另一门从第一周上到第八周,每周一堂节课,那么这门课程共有16学时,通常情况下会标定学分为1学分。由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公式可知,通常,学分越大的课则表示其重要性也越大,在平均学分绩点成绩中所占比例也越大,其重要性也越大,参见1. 大学学习成绩计算方法。
学分要通过考试来获得,注意学分和成绩没有直接联系,只要考试通过就能拿到该门课的全部学分,通不过就一个学分也拿不到,只能参加补考。比如一门课的学分是5个,有三位同学考同一门课,成绩分别是100分、60分、59分,三位同学获得学分数是5、5、0。要想从大学毕业,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必须按规定修满学分,也就是通过必须通过的所有考试,否则就无法正常毕业。
另外,顺带提一句,现在学校收学费和学分直接挂钩,80¥每学分,修了多少学分就交多少钱,具体参考学生手册。
1. 大学学习成绩计算方法

大学成绩实际常用的参考指标叫做绩点。绩点与实际成绩有如下对应关系:
百分制成绩 绩点 五级分制成绩 绩点
90-100 4.0-5.0 优秀 4.5
80-89 3.0-3.9 良好 3.5
70-79 2.0-2.9 中等 2.5
60-69 1.0-1.9 及格 1.5
0-59 0 不及格 0
对课程考核有“考试”和“考察”两种形式,需要说明“考试”和“考察”只是两个名字,考核方式为“考察”的课程一样可以安排期末考试,不要以为课程考核方式是考察就不用考试了哦。但是两种考核方式的计分是不同的,考核方式为“考试”的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对应上表左半边的绩点换算关系;“考察”的课程采用五级分制计分,对应上表右半边的绩点换算关系。
打个比方,比如某同学某门考试考了86分,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那么他该门课对应的绩点就是3.6,另一同学考了62,课程考核方式是“考察”,那么他的五分制成绩对应及格,该门课绩点就是1.5。
课程考试成绩包括结课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等部分,平时成绩可以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期中考试成绩等内容,按学校要求,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不得超过30%,具体的比例权重以及给分都由任课老师决定。
以上只是正常情况,有些难度较大的课程(比如上文提到的《工科数学分析》以及部分培优班所学课程)会有加绩点。比如某同学考试成绩86分,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他该门课的绩点可能是4.6。具体加多少绩点视具体课程而定,有0.5也有1的。
另外补考和重修课程的成绩计算方法与以上不同,详情参考4. 补考与重修。
以上是单门课的成绩计算,实际最后找工作以及评优评奖等等参考的是大学四年或者是学期的平均成绩,对于某一个学期或学年修读的课程的平均成绩也有专门的评价指标,这个指标叫做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权重系数对应是该门课的重要性,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会指定一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权重系数是1.05,核心课程的权重系数是1.1。大一大二课程该系数大多是1。还是打个比方,某同学一学期修了5门课,学分分别是5、4、3、2、1,所得绩点分别是3.7、3.5、4.8、1.2、2.0,权重系数均为1,那么他这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就是:(3.7*5+3.5*4+4.8*3+1.2*2+2.0*1)/(5+4+3+2+1)=3.4(教务处规定平均学分绩点保留一位小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16
1,学分是大学培养计划中针对每门课程预先给定的,合格后就有这门课的学分,不合格就没有学分
2,你的最后学分是你修够的所有的课程的学分之和,也就是所有成绩合格的课程的学分之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