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文章网上有的是,可以参考。
教学质量管理
1.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与特点,通过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评价等一系列职能活动,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的管理,它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教学管理系统
(1)决策与执行系统:由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
校长与副校长组成这个系统的决策中心(或指挥中心),主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对服务教学的各种资源进行调遣,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教导主任及其负责下的教导处是教学计划的的执行者和决策方案的组织实施者,具体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
年级组长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年级教学工作管理,协调本年级日常教导工作。
教研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抓好本组教学常规管理。
备课组长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年级集体备课。
每个职务都要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整个决策执行系统应该呈现出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的塔状形,以保证系统的畅通无阻,由指挥中心发出的指令能及时到位,准确执行。
(2)监督系统:其职能是对由指挥中心发出的指令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执行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许多学校并没有专设的教学监督部门。通常是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务干事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了解来实现的。或者教学管理人员(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管理活动与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查、了解,这样既是对执行指令的有利监督,也可以获得执行指令执行情况的第一手材料。
(3)反馈系统:其职能是及时、准确地向指挥中心提供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为指挥中心修正指令、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许多学校也没有专设的教学管理信息反馈部门。通常是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务干事深入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查了解,比如查阅班级教学日志和学生作业,与学习委员、学科代表谈话、听课等,获得教学计划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报告指挥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通过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和班级以掌握第一手材料,获得可靠的信息反馈。通过与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教师之间,建立对话制度,加强沟通和联系。另外,家长、社会和意见箱也是信息反馈的一条途径。
2.教学质量管理
(1)什么是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手段,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协调和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管理方法。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种过程,是为实现教学质量标准而实施管理的系统过程。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阶段”一个中心即以教学质量标准为中心展开各项工作。三个阶段,即确立标准、检查评估、实施控制。
确立标准
教学质量标准由总体标准和具体标准之分。
教学质量总体标准是学校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普遍性和方向性的质量标准。如教育法、教育方针等规定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标准。
教学质量总体标准是教学质量管理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最高依据。但是在教学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任务以及不同的年级与学科、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将总体标准进行分解,实质具体化。这些具体化了的标准,就叫教学质量的具体标准。
教学质量的具体标准:一是各学科各年级的质量标准。二是教学过程中“教”的质量标准,也就是教师工作的质量标准。三是教学过程中“学”的质量标准,也就是学生学习的质量标准。
检查评估
教学质量检查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步骤。通过检查,可以掌握教学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质量完成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协调和控制,进而实现教学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检查种类:
按时间划分: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期初、期中、期末、学年检查)
按内容划分:全面检查、部分检查、单项检查
按方式划分:领导检查、同行检查、自我检查
教学质量检查方法:方法很多,仅举几例。如:直接观察法、谈话法、材料研究法、考试法等等。
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质量检查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进行价值性的评判与估价,其目的不是为了定性,而在于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有助于掌握学校教学质量状况,了解教学中的优势与劣势,强项和弱项,成绩和差距,从而确定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协调控制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种类:整体评估、部分评估、单项评估
评估内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评估方法:层次评估法、对比评估法、数据评估法、因果评估法
实施控制
教学质量控制是为保证教学实际质量与教学质量标准相一致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只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质量控制要以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为基础,通过对偏离教学质量标准的现象几原因进行干预和解决,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堵塞漏洞,填补缺陷,促使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从而达到教学质量标准。控制是实现教学质量标准的基本手段,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因素
办学思想方面:办学理念
教学管理方面:学校、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班级
教学条件方面:教学设备设施、教材和资料、学习环境
人的因素方面:学生、教师、领导(管理者)
学习氛围方面:校风、教风、学风
其它因素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庭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及方法
(一)抓好几个关键点
1、办学理念
(1)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符合学校实际而且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可的学校的办学方向。
例如: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本,为明天做好准备。”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办有特色,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酝酿、提出、讨论、完善、确定。)
(2)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例如:计划经济时期:小本换大本。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升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务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事上岗的普遍要求。
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
(介绍:传统的智力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各初中学校在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继续把提高中考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为近期办学目标。(一致性)
2、教师
教师管理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专门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学校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来实现管理目标的。
搞好教师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全面了解教师:
准确全面地了解教师,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是对教师进行管理的前提条件。不了解教师,管理工作就缺少依据,缺乏针对性,不能对症下药,不能进行有效控制,也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管理。
了解教师的情况:
职业道德:热爱祖国,献身教育,关心学生,为人师表等等。
基本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等等
心理品质: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等
其它因素:家庭环境、生活水平、工作条件、健康状况、同志关系、师生关系等等。
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如:查阅档案、教研组(或年级组)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个别谈话、家庭访问等,也可以深入教研组和课堂,参加备课、听课和其它教研活动,其中听课是了解教师的主要方法。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知识水平、心理品质、性格特点等都可以在课堂上反映出来。
(2)加强业务培训:
教师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业务培训应该成为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经常性工作。
培训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学校对此要有长期计划与短期安排。年轻教师、新教师要让他们熟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逐步掌握教学方法,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学历低、业务素质差的教师要尽快补习专业知识,,过好教材管;中老年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既有总结教学经验,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研究新教材、新教法、新经验、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自我发展、互帮互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3)合理使用教师:
从大局出发,多做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教师能够满足学校工作的需要,服从学校统一的工作安排。
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特点,用其长,避其短,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兼顾教师之间的关系和教师班组的智能结构。增进合力,减少内耗。各年级组的教师,每个班的任课教师也要合理搭配。
(4)保障教师的民主权利: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教师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为教师创造充分发表言论的条件,给他们发表言论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倾听教师的声音,鼓励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实施某项重大举措,事前必须发动教师讨论,认真听取各种意见,尤其要虚心听取反面意见,切忌对教师实行单纯的行政命令(民主集中制)。然教师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以主人我翁的姿态对待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教师心情舒畅地投身于教学之中,创造最佳业绩。
(5)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服务:
要主动同教师搞好关系,协调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要经常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切实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真心实意地位教师排忧解难,唤起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劲头。
(6)严格考评教师:
教师考评是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的素质、履行职责的态度、表现级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地科学地测定并给与客观公正地评价。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和鉴别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安排使用,进修提高,职务升迁,职称评聘提供正确完整的资料,以利于发挥教师的潜在力量。也有利于学校领导对教师了解,发现经验教训,看清成绩问题,以便及时控制,提高教学质量。
(7)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8)抓好校本教研工作
3、学生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一是厌学;二是主动性差;三是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1)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
(2)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产生了某种学习需要,就会引起一种推动自身去满足的需要的内驱力(内部动力)。它可以促使有机体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或冲动产生学习行为。当学习需要满足后,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就减弱了,这是新的学习需要出现,使学生心理产生新的不平衡,于是为了满足需要,产生新的动力,如此不断地推动学习。
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先计划后学习;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4、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就是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有共同目标、有组织核心、有正确舆论、有良好风气的集体,并且使班集体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
班级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班集体、培养优良班风、家长工作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等内容。
班集体是学校集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手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利保证,也是学生经常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大本营。
组织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
组织班集体的具体工作是:
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建立一个合格的班委会,培养先进典型;必须抓好日常的班级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一个成熟的班集体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师生认同班集体活动目标,志愿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传统;具有共同的心理倾向,集体舆论健康有力。
培养优良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稳定的具有个性特点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是班级的特有风气和整体风貌,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班风是班集体成长与进步的客观标志,具有强大的舆论作用,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量,形成某种心理氛围,对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行为导向的功能。
班风包括班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作风、教师的教风、集体舆论倾向等内容。
培养优良班风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制定目标,发扬团结拚搏精神;健全制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念;重视对集体舆论的引导。
优良班风的形成,其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不断努力,常抓不懈,付出的劳动肯定会有相应的汇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上下左右的关系
(1)与学校领导的关系
(2)与相关处室的关系
(3)与教研组、年级组的关系
(4)与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股室的关系
2、相关工作的关系
(1)与常规工作的关系(兼谈信息)
(2)与特色工作的关系
1、转变观念,重视学习,认真抓好师资培训,切实提高老师专业素质。
在课改新形式下,重视培训,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教"的现代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把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年度,我们要继续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自学《走进新课程》一书中的一问,做好读书笔记,每月记一次教育随笔,每节课后记教学随记。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通过开展“拜师带徒,青胜于蓝;互帮互学,齐头并进”活动、群体教研活动、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以获取先进的教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2、切实抓好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开学初各项计划的制定工作,学期中抓好计划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学期末、年末抓好各项工作的总结和评比。
(2)组织各类教学竞赛和抽查,随时随地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和教学质量及工作落实情况的抽查,评估其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抓住课改实践的主要方面和着力点,在知识技能练习、课外作业布置、发散思维训练、质量检测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有益尝试。英语教学,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与应用的环境。在上学期集体备课教案书写实验的基础上,本学期试行“双轨”教案,促使教师在备课中换位思考,重视学生学的过程的设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