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阅读兴趣

如题所述

一、精心编拟导读提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教材不同于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有故事情节,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材虽然也注意了事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但数学知识本身的特性使数学教材仍以严谨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这就让学生自我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会产生阅读困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积极
创设出一种读书的境界,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让他们能为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而
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激发阅读的兴趣、动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只是水平、理解能力编拟导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可以编拟导读提纲:
然后要求学生像阅读语文课文一样根据这些问题阅读数学教材,进行圈、画、勾、点,整体粗读,不懂处吸毒,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读懂,哪些还有困难.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多动手、多动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实践证明: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助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有序观察,获取信息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学生首先要获取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有关信息,然后再进一步地来处理信息.“读图”也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年级教材经常出现用图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看图时指导学生看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引导从图像上找关键点、特殊点、转折点,寻找读图的突破口.教会学生读图最简便、最快捷、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要注意两点:1.条理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而学生要模仿的是整个思维过程.2.要降低起点,从零做起,让学生感受到读图是件很容易而且很有趣的事.
2. 咬文嚼字,加深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广泛,包括概念、各种计算、图形的认识、作图、实地测量、文字叙述题、应用题等内容.其中,概念和应用题多以较多的文字叙述出现,学生只有用心阅读理解,才能分析出解答方法.因而概念和应用题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训练和培养.
标重点字词法
顾名思义,标重点字词法就是阅读题目的同时,标划重点字词并着重理解,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或找出解题思路的一种方法.如: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的文字,并标出重点词——“末尾”,引导理解“末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及时出示“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文字叙述,让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并举例说明.这样,通过标出性质中的重点字词和阅读理解,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了.再如:学习“通分”这一概念时,可引导学生标出“异”、“相等”、“同”几个重点词语,然后加以讨论理解,再结合恰当的提问引导,学生就很容易了解“什么是通分”、“怎样去通分”了.
比较法
这类题目看似相同,而实际上在题意和解答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比较,再比较阅读,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出各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标划数学术语法
解答应用题时,还经常会碰到“增加”、“增加到”、“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照这样计算”、“比……多”、“比……少”、“产量”、“平均产量”、“原计划”等数学术语,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标,试着加以阅读理解,教师可适时地给予点拨.学生只要能够明白题目中术语的意义,问题也就算迎刃而解了.
三、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1.从每一节课做起
2.从帮扶到放手
经过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教师布置思考题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分析;也可边看书边做题,也可先做题再看书.先练习,再阅读课本,这时的阅读作用,在于利用课本的示范性,让学生检验自我尝试的正确性.
3.从课本到课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本具有鲜明的“严谨清晰,通俗简明”的特点.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以课内为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可以准备有趣的、密切与生活相关、启发性强的数学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课后“你知道吗”和“生活万花筒”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可读素材,有人物故事、生活常识、天文科技等,当然有些需要补充拓展课外读物.
总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有意指导,经常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愿读数学书,会读数学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9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次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理解关爱学生,并给予恰当的表扬评价
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予他们祝贺和鼓励,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三、榜样教育中持趣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的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缸中浸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同时,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或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创设情境强化兴趣
新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浓,教师要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手法,如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方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要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越的课堂氛围,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生动、形象、诙谐,再配以得当的手势,定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比如在教“平行四边形”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拿出已备好的4个小冰糕棍和小钉子,自己动手制成一个长方形,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便动手做了起来,很快都做好了。我让他们用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同学们边操作边观察,很快就做出了回答: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师:从刚才的做法中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同学们异口同声:容易变形。师:它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呢?同学们争相发言,气氛很热烈。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便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它的实际应用。可见只有给同学们创造良好的求知环境,才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才乐于接近它、探求它、了解它、掌握它,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
五、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