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东西可以溶于水而有些不能?

好恶心的一个问题- -别跟我说和密度有关.希望学过的同学可以帮忙回答.....我想了很久了啊,还是想不通- -答出的高分奉上.
我想知道的不是"原理".而是"本质".谢谢

溶解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种物质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去,形成分散系的能力,主要与形成溶剂合离子或形成极性相似的的物质有关

和密度没什么关系

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我们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意味着溶剂为水,比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认为是具有同样的意思。溶解度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一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由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温度、溶解过程中所伴随的熵的变化以及其他物质的存在及多少,有时还与气压或气体溶质的分压有关。因此,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好能够表述成:“在某温度,某气压下,某物质在某物质中的溶解度为xxxx。”,如无指明,则温度及气压通常指的是标准状况(STP)

溶剂通常分为两大类: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溶剂种类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可以被概括为:“溶其所似”。意思是说,极性溶剂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够溶解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比如,食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能在水中溶解,却不能在乙醇中溶解。

在有机化学中一般会用到的溶剂有丙酮、乙醇、水和苯。

水以及非极性溶剂是不能互溶的;如果你非要这么做,它们也不会形成均一的混合物,最终会分离为两层,又或者是形成看起来像牛奶一样的乳浊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3
LZ说的有一定偏颇,其实所有的东西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刚石,也是的,但有的东西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你放进去很多,肯定就因溶解不了而形成浊液,也就是你所谓的不溶了。溶解度的大小决定于物质的结构性质,一楼的相似相容,指的就是这个,水是H2O,是一个极性的分子(即内部的电荷力没有互相抵消,导致带电),而有些分子,比如CCL4,四个CL的位置正构成了一个正四面体,电荷抵消了,所以它就是个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表现为不带电,相似相溶,那么CCL4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很小。而有很多极性分子,他们就可以在水中有高溶解度,你放进去少量,他们溶解了,你就理解为可溶了,其实再高的溶解度总是有限的,比如食盐NaCl,在常温的溶解度为30克左右,你放了10克,溶解了,你说它可溶,但你放50克,溶液达到饱和,还是会有不溶解的部分,你能说它这时变成不溶于水吗?显然不能
正因为所有的物质都有溶解度,为了科学的区分可溶与不溶,学术上一般规定溶解度在1克(水都是100克,溶解度的定义就是在100克水中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以上的,就是可溶,10克以上就是易溶,0.1克以下的难溶,0.01克以下的微溶,也就是可以粗略地称为不溶了。
如果LZ还不明白,可以给我发消息
第2个回答  2008-02-13
决定物质溶于水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的是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而有的是与化学键有关,物质本身能形成是因为分子之间和原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当水与其中一种原子(或分子)的作用力强于这种原子(或分子)与另一种原子(或分子)时就可以溶于水,相当於原子(或分子)闲的键(或作用力)被水分子破坏了。

能否电离和是否溶于水是不相关的。
从微观上来说,能电离是因为在水中,在水分子的冲击下,原本能量很高的化学键断裂,使分子成为阴阳离子,而造成了电离。这种“水分子的冲击”,既包括分子热运动的撞击,也包括极性分子的吸引。所以初中化学说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水分子有强极性。而能否溶解于水却是取决于这种物质与水的“亲密性”。所谓“相似相溶”。如果一种物质与水不“亲密”,不“相似”,那么它就可能不“相溶”。但是这与它是否受到水分子的冲击无关。(严格说来,溶解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很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些深层次的机理甚至今天也得不到解释。这里就简单解释一下了)

举个离子,硫酸钡,难溶于水。这是因为硫酸钡本身的结构注定了它与水的“不亲密”。但是硫酸钡间的离子键能量比较高,而水又有强极性。在水的吸引下溶解于水的那一小部分硫酸钡可以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不溶于水,但是是强电解质——因为它溶于水的那一部分可以完全电离。
它能电离是因为它本身键能高,水分子又有强极性。可是这些并不能成为它能大量溶解的理由。电离发生在溶解之后。电离所能做的,充其量是把已经溶解的部分电离掉而已,可是不能溶的部分就无能为力了。

物质能否溶于水取决于看分子结构
水H2O是极性分子 因为相似相溶 所以NACL这样得极性分子就容易溶解 而有机分子比如CCL4就不溶 还有非极性分子比如卤素 可以运用于萃取
这会在高2化学里学到
第3个回答  2008-02-13
是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
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方法:
非极性分子的判据: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
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
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
3、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不是非极性分子的就是极性分子了!

高中阶段知道以下的就够了:
极性分子:HX,CO,NO,H2O,H2S,NO2,SO2,SCl2,NH3,H2O2,CH3Cl,CH2Cl2,CHCl3,CH3CH2OH
非极性分子:Cl2,H2,O2,N2,CO2,CS2,BF3,P4,C2H2,SO3,CH4,CCl4,SiF4,C2H4,C6H6,PCl5,汽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2-14
你好!!!呵呵,春节快乐!!答案:相似相溶原理,什么是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例如,水分子间有较强的氢键,水分子既可以为生成氢键提供氢原子,又因其中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接受其它分子提供的氢原子,氢键是水分子间的主要结合力。所以,凡能为生成氢键提供氢或接受氢的溶质分子,均和水“结构相似”。如ROH(醇)、RCOOH(羧酸)、R2C=O(酮)、RCONH2(酰胺)等,均可通过氢键与水结合,在水中有相当的溶解度。当然上述物质中R基团的结构与大小对在水中溶解度也有影响。如醇:R—OH,随R基团的增大,分子中非极性的部分增大,这样与水(极性分子)结构差异增大,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也逐渐下降。
对于气体和固体溶质来说,“相似相溶”也适用。对于结构相似的一类气体,沸点愈高,它的分子间力愈大,就愈接近于液体,因此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也愈大。如O2的沸点(90K)高于H2的沸点(20 K),所以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H2的溶解度。

对于结构相似的一类固体溶质,其熔点愈低,则其分子间作用力愈小,也就愈接近于液体,因此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也愈大。
所以就......那个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