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

如题所述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更多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7

吃“元宵丸”。元宵丸是闽南元宵节最为传统的食物,每年正月十五必上桌。材料以糯米、芝麻、花生、糖为主,成汤圆状,食用甜腻皮薄。民间有专门的制元宵丸工坊,能作出皮薄馅厚的元宵丸,为此,可随意买到,回家烹制。元宵节当天供祀祖先、神明,寓意合家团圆。

闽南元宵习俗随着民风的逐渐开放,也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各个城市也会在这一天举行花灯踩街等活动,迎合市民过节氛围。无论习俗存在怎样的差异化,元宵当天吃汤圆、闹花灯、一家团圆等是大家共同的记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24
元宵节一般都吃汤圆
第3个回答  2021-03-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