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不是真的乐不思蜀?

上次我看报子说刘禅是为了保全蜀国人民才投降,假装乐不思蜀,真是这样吗?

刘禅在历史中一直被认为是最懦弱无能的帝王,因为他还有一个好笑的典故,乐不思蜀。为了贪图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可以说是最心大的一位帝王。可是我觉得他不是傻,从他在诸葛亮时候还能称帝几十年就可以看出。尽管不傻,但是他却没有带领蜀汉走下去,其原因是他没有经历要成为一个帝王所要走的路,他没有把他老爹辛苦打下的江山放在心上。也可以说他没有这是他自己家业的概念。

孙权雄心抱负

相比刘禅的无忧无虑,东汉三大集团的后代孙权就要苦命的多。在他九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哥哥打下的江山还没稳定就去世了。留下只有十八岁的孙权继承家业,因为年纪尚幼,手下的人经常有不听指挥,蠢蠢欲动的念头。就拿孙权跟黄祖交战了三次,双方打了六年之久,这期间是孙权成长最快的时间。而且在江东不是孙权独大,还有顾虑其他家族的感受,可以说步履维艰。

曹家太子之争

曹操建立的魏国政权,成为三足鼎立中强有力的一方。曹操家的太子夺位虽然不像宫斗剧中那么尔虞我诈,凶险玄乎。但是也是异常残忍的,而曹丕可以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想必也是经历非比寻常的处境。而且根据曹丕的说法,他经历过宛城大劫。我们来看刘禅阿斗,在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刘备去世。后来又有诸葛亮的尽心辅佐,可以说没什么烦心事。虽然经历过长坂坡事件,毕竟那个时候还小,也不太记事。

没有治国的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禅的一生大多属于没心没沛的阶段。虽然偶尔有小磕小绊,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有经历过宫斗,也没有兄弟厮杀。所以才会显得更加不放在心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7

乐不思属这个成语呢,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周围数国的国王刘禅,他甘心成为俘虏,也不想念着恢复自己的国家。比喻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吧。这个成语也很多人来形容,就是说,在新环境中如鱼得水的意思。那么在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就是司马昭,真的是因为刘禅他乐不思蜀才不对他赶尽杀绝的呢。

其实我个人的意思是觉得刘禅他将当时作为一个战犯被控制在洛阳,那么司马昭对于他其实是非常的不放心的,于是就问了他这个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刘禅他回复的是嗯,想念蜀国。那么我觉得他的这个姓名可能就不太能够保的住呢。其实我认为他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如果他真的不思念蜀国的话,那么他可能这个人的人性就有点问题呢。其实我自己的想法是认为他应该就是一个对于自己的姓名比较可贵比较在乎的人,所以说他一定要回复一个让自己活得下去的回答。

再说了刘禅他其实在刘备死亡之后还统治呢,这个国家近几十年的时间,所以说这个人对于国家的还是有一定的统治能力的,如果说他回复他思念自己的蜀国的话,那么他的子民们就会受到一些司马家族的打击,所以说他只能回复这样的回答,不然的话他应该就是他的国家受苦,他也需要受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刘禅是真的“乐不思蜀”吗?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甲级战犯被控制在洛阳,但是司马昭对他还是不放心的,就问他,“你是不是思念蜀国呀?” 刘禅回答说“NO!”。从此刘禅就被认为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受到很多人批判至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刘禅是真的不思念蜀国吗?是真的没有一点亡国之恨吗? 细思之,面对司马昭这样的问题,如果刘禅说自己思念蜀国,那么司马昭肯定会对他不放心,把他杀掉。后世的南唐后主李煜不就是因为写下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话就被宋朝的太宗皇帝用药毒死了吗?可见,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反映的刘禅的智慧和聪明,他看明白了司马昭的用意,知道怎么回答才能保全自己。 刘禅的治国能力我尚未考察,但是我想说,即使他治国能力差,也不能表明他没有心计,二者不能等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1-01
真的,因为当时刘禅怕自己的国民被杀,所以他就乐不思蜀
第4个回答  2014-01-01
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后主举家东迁。……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裴注:《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禅弹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不?’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说解:“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鲁迅《月界旅行》:“那麦思顿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事,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评价:庸人自有天佑。不是谁都能这么有福气的。蜀汉政权就算再强,刘禅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被强大的魏国吞并也是早晚的事。诸葛亮就说,“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无论怎样都要被灭亡,那么刘禅乐不思蜀可说是大智若愚,解除了司马昭的戒心,得以太太平平作他的安乐公。不然的话,早被司马昭剁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