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光武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扩大尚书台权力
1.加强尚书台,削弱三公权力
在中央政府中,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实际权力在中朝的尚书台.光武帝曾裁并其他许多中朝官职,所以尚书台更能集中行政权力.尚书台设千石的尚书令和六百石的尚书仆射,令、仆以下有六曹尚书分掌庶政,每曹有丞、郎若干人.皇帝挑选亲信的三公或其他大臣“录尚书事”,实际上等于自己直接指挥尚书台,所以尚书台专权用事就是专制皇权的加强.
2.加强监察机构
(1)提高御史中丞的地位.秦和西汉中央最高监察官为御史大夫,汉成帝年间,由何武建言,设三公官,以御史大夫改作司空,分行丞相职权,地位是很高的.御史大夫下有二丞,一为御史丞,一为中丞.此外,还有侍御史、御史等.东汉政权建立后,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已不负监察之责,有时根本不设此职.而将原为御史大夫属下之中丞改任为御史台(府)的长官,负责监察百官,其权位逐渐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重.
(2)复置司隶校尉.西汉武帝时始置,为中央要职,又是地方监察官、负责监察京师百官,至成帝时废.东汉立国后,复置之,又扩大其职权,并领一州.属于司隶校尉部的郡有河南、河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河东、弘农.司隶校尉秩比二千石,设从吏十二人,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州部事务,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
(3)扩大刺史的职权范围.西汉武帝始设刺史以加强对百官和强富豪公的监察.东汉时,进一步扩大刺史职权范围.全国分十三州(部),置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其职权除与西汉相同者外,另从建武十二年(36年)始有每岁举茂才为定制,年举刺史所辖州茂才一人.于是刺史增加选举之权.同时,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亦转归刺史.
3.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废除内地郡国都尉
光武帝裁并400多县,相当于西汉末年县、邑、道、侯国数的1/4.吏职减去9/10,边塞的亭侯吏卒也陆续罢省了.这些措施主要为省开支.地方政权中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州的地位由监察区域逐渐变为具有郡职上一级地方政权性质的行政区域;刺史则相应地变为具有统郡职能的长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5
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光武帝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除去其军政大权。光武帝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第2个回答  2015-11-15
多次更换丞相,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盐铁官营制度。实施推恩令,削弱藩国权利。军事上,对匈奴的战争。
第3个回答  2015-11-15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明帝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皇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