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青砖是怎么制作的?

如题所述

青砖的主要原料为粘土,粘土加水调和后,挤压成型,再入砖窑焙烤至(1000度左右),用水冷却,让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使其具备更好的耐风化,耐水等特性。

青砖和红砖的硬度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烧制完后冷却方法不同,而红砖是自然冷却,简单一些,所以生产红砖多,青砖是水冷却(其实是一种缺氧冷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生产的比较少。

扩展资料:

古代青砖的优势:

1、青砖硬度更高:红砖生产过程相对更简单,价格更低,所以古代是有红砖的。但就像我们农村现在建房子,砖混结构的房子用红砖,外墙谁敢不贴瓷砖,不刷外墙漆?除了好看,也是为了保护红砖。那些用红砖建房子,外墙没有保护的,几十年的老房子,大家就能看到红砖已经风化松动。

2、性能优良:古建筑采用的青砖,硬度、强度都远远大于红砖,青砖密度高,不变形,抗冻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青砖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几千年仍保存完好,就是青砖性能优良的最好证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6

古建青砖对土质要求非常严格:首先将土场表层一米多厚的土层去掉,选取下面红粘土。“凡烻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基而为之。”选优质粘土,凉晒、翻搅,去暴质、增柔性,如此“三伏两夏”。

放置了两三年的土,还需要再经筛选,用中性水和泥、练泥、打浆。图为工人正在将泥土做成泥浆,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接下来就是制坯,两名工人一组,一人负责往里运泥,一人负责制坯,两人每天大约可以做350块。

扩展资料

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有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砖窑,在此基础上建成的古建砖厂一直遵循传统手工制砖工艺流程,每一块青砖都要经过取土、晾晒、制坯、装窑、烧制、出窑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

成品色泽青蓝,古色古香,先后用于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古建筑修缮工程。2012年,古建青砖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青砖的工艺流程全部人工操作,选优质粘土,凉晒、翻搅,去暴质、增柔性,如此“三伏两夏”,再经筛选,用中性水和泥、练泥、打浆,制成坯型并置于阴凉处阴干,最后在窖内高温烧制一个月。该工艺已被列入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建青砖制作技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约1000℃)便制成砖。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低价铁(FeO)则呈青色,即青砖。
西关大屋“青砖”

采用水磨“东莞青砖”

制作方法:

烧制青砖的原料是粘土(陶土),把质地细腻的粘土(陶土)经过筛捡,加水合成陶泥。

把陶泥放在坯斗(模具)里成型,晾干后码放在砖瓦窑里,用秫秸干柴高温烧制。

烧上一天一夜时,在窑顶揭开一个洞,把水注进去,每当水注进去时,窑里面就会发出一声“嘭”的闷响,接着,那水汽化后出现的那那些白烟就会从窑的各种裂缝冒出来。

水变成了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将空气排出,坯体在缺少氧气的情况下继续被加强热,由于燃料缺氧,导致生成了大量的碳黑颗粒,这些黑色的碳将已生成的三氧化二铁,重新还原为黑色的氧化亚铁(FeO),仍有剩余的碳原子慢慢渗入到高温下的粘土颗粒的缝隙中去,最终成就砖瓦的青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