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几个传国玉玺?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有一个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

扩展资料: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

皇太极灭了蒙古林丹汗,其后裔献出所谓元朝传国玺,上面刻着皇帝之玺。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极之传国玉玺。

而乾隆时,清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深究者。后来清末,此玉玺存放沈阳故宫,不知所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国玉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06
  中国古代只有一个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代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 传国玉玺 ”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 伯颜 命人购得。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 朱元璋 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蒙蒙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太祖遣 徐达 入漠北, 穷追猛打 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 明孝宗 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被称作“传国玉玺”。而乾隆时,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深究者。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 冯玉祥 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 鹿钟麟 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由是,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最终湮没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皇帝亦淡出中国历史,更无所谓“白版”不“白版”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