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感动的学习故事

如题所述

梁小娟是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由于各方面都很优秀,这年她被委以中考阅卷的任务。
梁老师负责评阅的是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相比其他题目,作文题的打分工作量大、评分过程烦琐,可梁老师没有一点怨言,她有条不紊地给一张张试卷打出分数,可是突然,她在一张考卷上卡住了。
这是什么样的答卷呀?字迹就像一片片乱草,比有些大夫开的处方还难认,辨认了半天,梁老师仅仅看明白这个考生的作文题目——《男儿有泪不轻弹》。
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把整篇作文看完?梁老师有些着急,顺手把试卷翻到下一页,“啊?”梁老师大吃一惊,只见这篇作文的结尾,被考生用红色的笔画了一双大大的眼睛。
梁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按规定,试卷上不能做任何记号,否则整个试卷按零分处理。很显然,这是一个差生在故意自暴自弃,怪不得作文写得像“天书”似的。
梁老师拿着试卷,来到了阅卷小组的组长张老师面前,用手指着那张试卷上的眼睛,惋惜地说:“您看这学生画的,是不是算违纪?”张老师顺着梁老师手指的地方看了看,问:“这张卷子怎么了?”梁老师愣了一下,索性把纤细的手指杵在试卷上,说:“这里,试卷上画了双眼睛,还是红色的。”
张老师戴上眼镜,弯下腰,简直要把脸贴在试卷上,仔细看了半天,才直起身,笑着对梁老师说:“梁老师,你是不是眼花了?啥也没有呀!”梁老师疑惑地揉了揉眼睛,这考卷上明明被考生画了双眼睛嘛!于是她拿着试卷给其他老师看,却引来一片笑声。一个同事开玩笑说:“梁老师,你是不是累晕啦,出现幻觉了吧?”
梁老师满脸通红,尴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难道真的是幻觉?梁老师喝了杯茶,精神了许多,可她还是没信心把这乱七八糟的作文读下去,索性拿起笔,直接打了个5分的超低分值,然后自我安慰:反正不是什么好学生,要不怎么能把字写得这么难看。
打完分数后,梁老师禁不住好奇,又把试卷翻了过来,“天呀!怎么会这样?”只见那双眼睛不但还在老地方,而且还多出了两行泪,涂得红红的,看起来像流下了一滴滴血。
梁老师的惊叫声引来了其他老师,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梁老师用手指着试卷说:“看!那双眼睛流泪了!”其他老师看了看试卷,七嘴八舌地说:“什么也没有呀?”“梁老师是不是发烧了?”
梁老师太纳闷了,怎么回事?她不禁再次拿起了这张试卷,仔细查看了这个考生前面的答题。只见前面答题的字迹虽然稚嫩,但却十分清晰规矩,和作文的字迹有着天壤之别。更令梁老师惊讶的是,那些答题的准确率极高。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梁老师静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地辨认起这篇作文的内容。
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梁老师终于把这篇作文顺下来了,读罢文章,她不由暗暗惊叹:这篇作文切题准确,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如果不是因为字迹整洁方面的原因,得个满分也不为过。最后,梁老师重新给了一个分数:60分。
打完分数后,梁老师特地又一次去看考卷上的那双眼睛。可是这次她什么也没有看到,眼睛不见了!难道刚才的一切真是自己的幻觉?
一晃两个月过去,新学期开始了, 梁老师这学期要教高一新生的语文课,第一堂课上,一个男生引起了她的注意。这名新生黑黑瘦瘦的,梁老师总觉得自己以前在哪见过他,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点名时,梁老师得知这个男孩就是张小强,今年全市的中考状元!梁老师很兴奋,没想到这个尖子生竟分到了自己班里。
“祝贺你!”梁老师走到张小强面前,笑吟吟地看着他,一边伸手过去,张小强却没有伸出手,而是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梁老师尴尬地把手收回来,张小强红着脸,有点不好意思地和老师对视了一眼。
对视的一刹那,梁老师心里猛地一颤,像!太像了!男生的眼睛和试卷上画的那双眼睛一模一样:单眼皮,大眼珠儿,难怪自己觉得这孩子似曾相识……
放学后,梁老师把张小强叫到了办公室,她试探着问道:“你中考作文的题目是什么?” 张小强轻声回答:“男儿有泪不轻弹。”
梁老师呆住了,难道真的这么巧?她半天才回过神来,接着问道:“你有没有在试卷上画眼睛,做标记?”张小强抬起头,奇怪地问:“什么眼睛?”梁老师不再回答,转移话题,说:“那你作文的字迹为什么那么潦草?”
“我,我……”张小强吭哧了半天,最后伸出了他的右手。梁老师仔细一看,大吃一惊,怪不得这孩子不愿和自己握手,原来他的右手只剩下了一个手指。
张小强告诉梁老师,他来自农村,父亲瘫痪在床,他每天放学后就帮妈妈干农活,中考前也不例外。可就在考试前几天,自己一边干活一边背书,轧草时一不小心,竟被铡刀轧去了四个手指。由于家庭贫困,张小强没做接指手术,仅让大夫缝合了伤口,便坚持参加了中考。
第一科就是语文考试,张小强用左手答题,为了保证字迹清晰,答题速度就慢了许多,写作文的时候,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无奈之下,张小强只好拼命赶时间,作文的字迹潦草得连自己都不一定认识。
听完张小强的叙述,梁老师半天没说话,最后她无比庆幸地说了一句:“我差点埋没了一个人才。”
“什么?”张小强激动地问,“老师,我的卷子是你判的?”
梁老师点了点头,没想到张小强一下子流出了热泪:“老师,家里根本供不起我上高中,我也想帮妈妈多分担点活计,可妈妈不同意,最后,我和妈妈商量好,如果考上重点我就继续上学,结果万没想到,我超了分数线整整54分……”
54分?梁老师不禁想到了自己一开始打的那个5分的超低分值,心中默算一番:如果按第一次给出的分数,这孩子将离重点分数线仅差一分!
“老师,谢谢您耐心地把我的作文看完,要不我不可能考出这样的分数。”张小强给梁老师深深鞠了一躬,哽咽道:“因为我考了全市第一,一家企业决定资助我完成学业……”
看着张小强饱含热泪的大眼睛,一瞬间,梁老师明白了自己出现“幻觉”的真正原因。
打这之后,梁老师每年都参与中考阅卷,她每次打分都一丝不苟,再也没看到过试卷上出现眼睛,因为她清楚:每一张试卷背后,都有一个寒窗苦读的学生,她的心中,有着一双双热烈期盼的眼睛。
题目:试卷上的眼睛 很感人!!!!!!希望你喜欢

参考资料:www,storychina.c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3
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回答者:仙中至圣 - 助理 二级 4-3 20:45

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第2个回答  2008-02-13
我觉得以前语文课上上过的《最后一课》。现在快毕业了,回想想还是中学时代值得回忆啊。。。

参考资料:中学语文书,,哈哈o(∩_∩)o...哈哈

第3个回答  2008-02-11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第4个回答  2008-02-13
在绿檀斋学习绿檀方面的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