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个人简历?面试注意的事项?

如题所述

一、美观合理的版面结构。有人戏言从厚度一眼就能辨别出该简历的主人是应届生还是社会人员。很多应届生光简历就洋洋洒洒两三页,后面附件一大堆,恨不能挖心掏肺让招聘单位看个明白。问其缘由,学生表示在写简历时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于是决定一起写上去,让招聘者取舍。我知道今天的大学很流行看卡耐基的成功学,看俞世伟的培训讲座,他们在谈到如何获取成功时无一例外,都讲到了换位思考,写简历亦如此。一般通过公开招聘,单位往往面对的是上千份的简历,过滤每份简历最少也要一分钟,那么光看简历就至少需要2个工作日――招聘人员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因此,在过滤简历时,单位只看与招聘岗位要求相关的技能和经历。而简历内“噪音”过多会让招聘人员看得烦躁,忽略掉其中的有效信息,得不偿失。
那么如何让简历吸引住招聘单位的眼球呢?任何求职信从拆开到阅读都有一个“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的过程。排版精美,字体选用得当,大小合适,粗细对比分明,疏密有致,肯定能“讨得欢心”。编排简历时宁愿在篇章结构上调整,删去一些赘言,也不要因节约一行两行而压缩字体版面,造成空间上的紧凑。信纸用A4为佳,照片一般贴在简历的右上角,有条件的可以扫描后与简历一起打印。简历放入信封时折叠要规范整齐,易于拆启。

二、准确严谨的用词规范。要在短短一页纸上放映自己的成长过程,遣词造句大有艺术性可言。词汇要精心选择,字斟句酌。不能过于谦虚,使人有做作之感,更不能胡言乱语,满口“张狂”,要恰到好处。“相貌好,气质佳,工作认真细心,上进,富责任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这样的自我描述常见于今天的应届生简历之中。继续换位思考一下,企业人事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呢?如果改成“在校期间曾被选为礼仪/司仪多次参加大型活动;小学至今一直担任班委员;大学曾任学生会某某干部;多次获得奖学金,组织过学校某大型活动”之类的事实描述比前者要具体得多,也更让人信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求职者简历中粗心大意,手机号码漏写或电话已停机,让招聘者无从联系,哭笑不得。另有些求职者简历中出现错字别字,英语出现语法或拼写错误,让招聘者对其能力产生怀疑。试问连张简历都写不好,如何指望其将来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还有求职者复印证件纸张大小不一,予人凌乱之感――这些都是做简历时要尽力避免的。平时,求职者应时常阅读和更新自己的简历,仔细检查,避免错误,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三、精心编排的履历顺序。个人简历一般有三种格式:通用式、功能式和归类式。一般简历采取通用式,即如流水帐般按时间顺序将个人情况逐一展开;功能式一般在开头就注明求职目标,然后整个求职履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归类式将自己的经历按职业归类说明,适用于从事过多种职业的人。对应届生而言,无论通用式还是功能式,篇幅最好都控制在一页以内。一般来说,简历总是从个人状况开始,然后逐步深入至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个人专长等诸方面,层层展开,如同写小说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角色般,使人有滋有味地看下去。附件是一份应聘日资企业网管的功能式简历,所有经历完全按照网管的岗位描述展开,几乎没有一句赘言,堪为典范!

四、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应届生往往一看到合适的岗位马上就寄出简历,然后将一切抛诸脑后,直至单位在通知面试时云里雾中,面试时自然稀里糊涂,结果往往一败涂地。其实,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是面试成功的关键!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搜集好单位及其招聘岗位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求职者了解企业文化,岗位要求,以便针对性地撰写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第二阶段,准备自己的简历内容。单位的招聘要求不同,准备的应聘材料理应随之调整。很多求职者附件证书一大堆。其实所有证书只需在简历中写明,收取复印件是录取以后的事情。除非单位有特殊要求的,否则不必寄送。第三阶段,登记求职信息,准备面试。求职者应准备一本本子,将每次应聘单位的广告和搜集的招聘信息剪贴在上面,以便于今后通知面试时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附件:
个人简历:
姓 名:孙艳青 性别:女 年龄:23
专 业:计算机专业 学位:学士 身高;1.65米
婚姻状况:未婚 健康状况:良好
出生年月:1982 .9 毕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
联系电话:13012345678(手机)、12345678(家)
通讯地址:上海市西藏南路768号
邮政编码;200011
工作意向:
愿从事网络管理、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
外语水平:
英语:获得国家大学英语水平六级证书(CET-6),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日语: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主修课程:
单片机、Unix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及编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网络与通信、Oracle7、编译原理等。
能力及特长:
已通过了Novell Internet Ware的资格认证考试,取得了CNE的证书,熟悉WinXP、Windows2000 server等单机和网络操作系统;有较强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掌握了Visual Basic、Visual C++、Pascal等程序编制语言以及Foxpro、Oracle数据库;能独立维护电脑,使之能安全稳定地运行,会使用Office2000等应用软件。
奖励状况:
2001~2005年两次二等奖学金、一次一等奖学金
社会经历;
担任职务:大学计算机协会软件部部长
课外活动:参加计算机协会、桥牌协会
兴趣爱好:旅游、交友、足球、桥牌、Internet等等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话当代大学生应该不会陌生。不过似乎多数人在面试时过分关注技巧,而忽视了习惯细节。其实面试过程就好象一场演出,资深的演员在平时就仔细观察模仿身边各种人物的一举一动,演出时才能尽快入戏,由神及貌,惟妙惟肖。平时不注意积累,培养良好的习惯,难免在细节上会露出马脚。比如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面试时会习惯性地以“我”开头而不是“我们”,即使开头注意,可随着面试的深入,本性会逐渐暴露出来。那时可就欲盖弥彰了。有时候,考官会问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或者设些陷阱,如:我们觉得你的学习经历和我们的要求有些差距,你很可能连试用期都过不了,这个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我看过你的简历,觉得你在机械设计上非常专业,想请教你个问题……此时应聘者的性格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单位面试的目的就是了解求职者的真实情况,求职者则往往希望能“隐恶扬善”,有点猫捉老鼠的味道。不过单位人事一般都是“阅人无数”之辈,其经验之丰富和刚开始找工作的大学生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一旦被撕下了“遮羞布”,马上给人不诚实的印象,从而让求职者处于被动,结果方寸大乱,连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
与其如此,不如在平时就培养良好的习惯。以下归纳了企业比较重视的七个习惯,简单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1、积极主动。试想一下,有这样一个人:上司要资料的时候,他早已有备,随时奉上;同事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部门业绩不佳,他带头鼓励大家,并献计献策。如果你是领导,这样的员工你喜不喜欢?许多企业招聘时何以偏好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就是因为学生干部不仅是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而积极主动带来的好处就是经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因此,非常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为别人为集体主动多作点贡献,平时班委系里竞选要勇于报名。
在求职时,积极主动表现为主动去理想的公司求职。曾经有一位技校生毕业后直接找到大众公司人事部,说要应聘。然后拿出自己的学历证书,说明自己的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当时大众没有招聘计划,但人事部门对该学生的表现相当欣赏,破例录取。主动求职对应届生是一种挑战,肯定会有不少挫折,但一百次中只要一次录取就意味着成功了。况且作为人事,即使拒绝语气一般也会比较委婉。况且主动求职本身就是件值得钦佩的事!

2、以终为始。在大型企业里,人事部门往往会为职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但我建议各位大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我们常说“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其实就是阐述了订立目标的重要性。大学分系后,其就职方向基本上已经作出了选择。大学生应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目标作个憧憬。根据将来的工作目标,很有必要订立当前阶段和工作初期的小目标。围绕大目标,确定各个阶段目标要补充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习惯于制定目标然后前进的学生将会很快适应企业生活。

3、要事第一。任何事情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可以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四个象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应该养成关注“重要不紧急”象限的习惯。建议准备日记将每天/周/月的事情按处理顺序排序。重点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这样在将来工作中也能有条不紊。

4、双赢思维。一个人情冷漠的人在困难时很难得到他人相助。这里我要建议大学生注意平时的“感情储蓄”。一声问候,一个笑容,一次帮助,甚至一声道歉都是感情储蓄。现代企业强调的是通过帮助他人/组织的成功来达到个人的成功。试问如果你不愿帮助别人,又怎能指望别人来帮助你获得成功呢?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要培养养自己事事关心的习惯,多点爱心和关怀,相信终有回报的。不少应届生在面试时会说“如果……我才……”,“我如何如何需要这份工作”,“我希望贵公司如何如何”。甚至在考官问到为何应聘本公司时,竟有学生回答出“因为贵公司规模大”;“工资高”;“福利好”;“能学到很多东西”;“发展前景好”之类的话?!这些都是公司带给求职者的好处,这些好处难道考官自己会没有应聘者清楚?考官想要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带给公司什么好处!公司是盈利组织,不是慈善机构,也非培训基地。不能给发展带来好处的人在组织中是没有价值的。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因此,以后在有求于人的时候,希望大家首先想一想,别人答应会有什么好处(或者不答应会有什么坏处)?

5、同理心沟通。这个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却经常会发生难以沟通的情况,抱怨“他怎么一点都不理解(我)”?试问,如果你不理解他的想法,凭什么说他没有道理?又如何说服他呢?黑匣子理论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别人的想法无论正确与否,都自有他的道理。能够接纳他人意见是一种胸襟,是一种风度。凡事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一下,不仅在生活中变得通情达理,在面对考官时也会更加镇定自信。

6、诚信待人。在商业中,最忌讳的就是不诚信。有时候诚信也需要勇气的。我们经常用撒谎来逃避责任。习惯了撒谎,将被人认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更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

7、不断创新。这里我建议大家凡事多从不同角度想想问题。任何组织都需要能够创新的人。做题时多想一种解法,平时多做些非逻辑题(脑筋急转弯就是其中一种)。会对打破思维局限大有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工作多年的人,至今还鲜有能完全养成以上七个习惯的。培养这七个习惯更非朝夕之功。这里还是建议大学生先“以终为始”,给自己订个目标,把自己需要最迫切,或觉得最容易养成的习惯首先培养起来。

二、搜集面试单位的信息。
搜集面试单位信息其实表达的是一种尊重。对面试单位一无所知,考官会很容易反问一句:你对我们单位不了解,来面试干嘛?――这叫对应聘者的诚意产生怀疑,并且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应聘者是一个做事不够谨慎,缺乏责任感的家伙。应聘者需要搜集的单位信息可以分成两块:企业文化和岗位描述。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规模、企业性质、行业地位、发展历史、主要客户以及人员结构。有条件的企业会有自己的网站,应聘者可以通过网站和各种新闻来增进了解。网络上查找不到,那么找个在该企业就职的职工或去它的竞争对手那里咨询也是不错的方法。古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诚不欺我也。了解了企业的文化,然后结合自身特点谈一下对工作的想法思路,很容易得到面试考官的欣赏。有了这份认同感,以后工作起来也事半功倍啊!
岗位描述又分两块: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研究岗位描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自己对该岗位的胜任度。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和求职目标完全匹配的。求职者在研究了岗位描述后,认为自己确实不匹配的,不要勉强,干脆连简历都别投。尤其是应届生,千万别存侥幸心理,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什么万一,乱投简历的钱倒不如省下来给父母买件衣服,还算尽了孝心呢。面对自己和岗位不匹配的部分,应聘者有必要认真研究,因为这往往是面试考官重点“攻击”的对象。考官这么做,一方面是看看求职者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可观察求职者真实的知识水平。必要一提的是,既然知道自己和岗位的差距,就应该在面试前认真补充知识,毕竟以后工作中还将用到。另外,面试时请不要讳言自身缺点。

三、面试前的模拟练习。每个人在求职面试前都会紧张。即使职场高手亦是如此,仅程度不同而已。应届生大都缺乏上台演讲的经验,多对着镜子或朋友来两场模拟面试对消除面试紧张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朋友和镜子,还能及时发现一些不雅的小动作加以改正。面试一般涉及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1、工作动机和愿望;2、工作/实践经验;3、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4、业余爱好和兴趣;5、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6、反应力和应变力;7、工作态度;8、其它问题,如人际关系,相处相容力,自我了解力等。在上海书城曾看到过几本针对公务员面试的参考用书,大家不妨买来研究一下。另外,以下还罗列了些专门针对应届生的问题,以及面试十忌,供大家参考:
1、你参加过哪些课外活动?为什么你选择这些活动?你对其中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最喜欢的课程有哪些?最不喜欢的呢?
3、如果大学生活可以从头开始,你将会学哪些课程?为什么?
4、根据你对目前就业市场的了解,你所学的哪些课程最为有用?什么课程最没用?
5、对于你的低年级同学,你会给予她们什么样的建议?
6、你从勤工俭学及课外实践中学到了什么?
7、大学中最令人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8、谈谈你所参加的所有对这份工作有益的课外活动。
9、为什么你会学非所用地申请这样一个职位?
10、你所在的领域是个日新月异的领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11、你对于自己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成绩感到满意吗?
12、你认为你的学习成绩能真实地反映你的能力和水平吗?
13、你参加过哪些竞赛活动?从中学到了什么?
14、竞争对于你来说有什么影响?
15、你最大的不足是缺乏工作经验,对此你将怎么办?
16、你认为你能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17、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18、你经常感到烦恼的问题是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8
上面要写清楚你的个人资料,教育经历,还有以前的工作经历,面试需要实话实说,胆子要大,不要怕
第2个回答  2012-04-18
努力写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