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的别称

要快!要多!最好是文言文!

旧时称同学为“砚席”,也称“同砚席”、“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共一方砚台,同一张坐席,同一位教师上课,当然是同学了。古代科举中同科考中的称为“同年”,颇有同学的味道。 当然还有以平辈划分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样,看古装剧应该不会陌生,现也有这一说法,还多了“学友”,“学长”等
学子:春秋时代,学生就被称为“学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玄注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是故“衿”字现在应该读入“今”。 《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汉?郑玄笺:“学子而俱在学校之中。” 宋?林景熙《酬谢皋父见寄》诗:“风雅一手提,学子屦满户。” 萧三《他……》诗:“他是青年学子最敬爱的教授。



弟子:《论语·雍也》:“ 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弟子与门人、门生有别。宋·欧阳修 《后汉孔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学生要从师而学,受业于老师,才有望成才。对于老师,学生就是弟子。

学童:年幼的学生。《汉书·艺文志》:“ 汉 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鲁迅《呐喊·白光》:“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


门人:即弟子。《礼记·擅弓下》:“子思哭于庙,门人至。”郑玄注:“门人,弟子也。”门,意为师门。

门生:也指学生。东汉时“门生”则指再传弟子。门人、门生与弟子有别。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中说:“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后世也指亲授业的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5
1、以平行辈分相称.古代同一师门受业的学子。直接以“师兄”或“师弟”相称,这是用亲属关系借称,以示关系亲密。亲如同胞兄弟。当然这里的师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可扩大到江湖武林、商业行业以及道教佛门等领域。
2以门和窗的形象借喻,因为同时受教于同一个老师,在同个学堂同一个门窗下读书,就以“同窗”“同门”“窗友”相称。
3、以学具(砚台)代称谓,古代没有液体墨汁,砚台是学子学习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共用一方砚台,共坐一席向同一教师学习,于是用“问砚”“砚兄”“砚席”“问砚席”代称。
4、古代官场十分重关系,素昧平生的官员,常藉由各种理由拉帮结伙建立关系,以便政治方便。汉魏实行察举制,因此同时被推举的人互称“同年”“年兄”“年家”“年台”“先辈”等相称。

另外,“桃李”指的是老师的学生。
第2个回答  2013-01-15
也可以称作“同函丈”;
函丈:按古时理法,在书塾中,老师与弟子坐席间,要有一丈的距离,“函丈”就作为了老师的尊称;“同函丈”就代表是同学;
示例:
1、《聊斋志异》中《刘海石》篇:刘海石,蒲台人,避乱于滨州。时十四岁,与滨州生刘沧客同函丈...
2、《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隋)高祖文皇帝上之下开皇十二年》: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争议事,积不相能。威子夔为太子通事舍人,少敏辩,有盛名,士大夫多附之。及议乐,夔与妥各有所持;诏百僚署其所同,百僚以威故,同夔者什八九。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馀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邪!”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旧时称同学为“砚席”,也称“同砚席”、“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共一方砚台,同一张坐席,同一位教师上课,当然是同学了。古代科举中同科考中的称为“同年”,颇有同学的味道。 当然还有以平辈划分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样,看古装剧应该不会陌生,现也有这一说法,还多了“学友”,“学长”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4-30
同窗(旧时称同学为“砚席”,也称“同砚席”、“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共一方砚台,同一张坐席,同一位教师上课,当然是同学了。古代科举中同科考中的称为“同年”,颇有同学的味道。 当然还有以平辈划分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样,看古装剧应该不会陌生,现也有这一说法,还多了“学友”,“学长”等。 )
但“桃李”不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