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苗族,回族,傣族各民族独特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吗

如题所述

藏族,苗族,回族,傣族各民族独特的传统节日如下:

1、藏族

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酥油花灯节、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驱鬼节、响浪节、望果节、转山会等。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2、苗族

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3、回族

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其他节日主要有阿术拉日、登宵节、白拉台节、盖尔德节、法图麦节、亡人节。

4、傣族

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其形成基本与原始信仰、祭祀神灵与祖先、天文历法、物候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春龙节(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9

藏族,苗族,回族,傣族各民族独特的传统节日分别为雪顿节、节庆日、古尔邦节、泼水节。

1、藏族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

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

2、苗族节庆日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农事活动节庆;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3、回族古尔邦节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传说,长期发展演变而来的传统民族宗教节日,其内涵已有多重复合内容,与单纯宗教节日有了很大区别,而且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宗教内容。

中国回族穆斯林不论信教与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民间习惯欢度古尔邦节。规模不管大小,均以村、乡、镇、巷为单位进行,有的地方按传统习惯过三天,有的地方只过一天。

节前的穆斯林通常都要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服装,欢乐地奔跳。然后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回族穆斯林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当不了月回回,总得当个年回回。”意思是,无论多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要参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风俗习惯,那么,你也得随俗。

4、傣族泼水节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

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装起来,拼装龙舟就称之为“旱黑“ 。

扩展资料:

傣族其他重要的节日:

1、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两人一起吃着,说着情话。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

2、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

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30
藏族有藏历新年,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回族有开斋节,傣族有泼水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0
彝族火把节,藏族沐佛节,回族开源截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马奶节
第4个回答  2018-07-06
侗族蒙古族回族族纳西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