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我是说3-6岁的学前留守儿童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为家庭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同时也从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家长由于无暇照管自己的孩子,于是把孩子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由此产生了隔代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在留守儿童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一)心理健康有缺陷。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情的缺失使很多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父爱与母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曾经发生一起高中学生聚众持械斗殴案件,主犯李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李某平时生活由其姑姑帮助照料,难得与父母沟通、交流。因生活中缺少父母的疼爱,与姑姑之间的谈话毕竟很少,紧张的学习生活使他与别人交流、沟通的欲望极为强烈,因而交友时没有原则,只要对自己好,只要和自己谈得来,就是朋友,就是铁哥们,以至于为了铁哥们义气,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二)价值观有问题。据调查,有89%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有11%是委托亲戚或熟人监护的。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只有在节假期间回家,平时缺少亲情关爱,监管很难到位,无法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家长往往会有一种愧疚心理,经常会对孩子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加大对孩子的物质投入,而很少给予精神食粮。这样,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缺少勤俭节约的精神。

(三)遵纪守法存在问题。据调查,“留守儿童”违纪违法现象很严重,这些儿童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气。笔者对某校调查时发现,在该校12名违纪学生中,“留守儿童”竟多达9名,占违纪学生的75%,另一学校违纪的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2%。某镇在一年发生的12名青少年犯罪案件中,5名罪犯为留守学生。这主要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代沟更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所以留守儿童对隔代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这些长辈也因本身种种原因而无法对这些儿童的行为进行控制和教育,致使他们身上一些不良习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从而极易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四)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据抽样调查,在170名留守儿童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为19人,仅占11.18%,一般的为85名,占50%,差的66名,占38.82%。在这些留守儿童中,“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一定的市场。很多孩子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用处,自己的父母并没有多少文化,但外出打工照样能挣钱。这种思想,助长了一些成绩不好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不看重,只是要求孩子不在外面惹事生非。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因而对留守在家的子女的教育态度比较消极。有些农村父母根据社会现实和自身的切身经历形成了对孩子是否接受教育持否定态度,孩子读书读到何种程度视子女自身素质而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8
我个人感觉,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儿童与父母间的问题
比如,在儿童3-6岁的时候,本是儿童与形成依恋的时候,但又有他们是留守儿童又是隔代教育所以他们没有正常的与父母形成依恋
再如,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必要沟通是一个儿童基本的一种需要,但是留守儿童却没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18
情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