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国第一座什么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跨进原子能时代

1958年中国第一座什么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跨进原子能时代

1958年:中国首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运转.
1956年5月,在前苏联的援助下,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在北京近郊动工。反应堆是实现大规模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是一种向人类提供核能的装置。 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产生高能量的粒子,并用它来击破原子核的设备。它是研究原子核内部复杂结构的最重要工具。1958年 9月27日,我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提交生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重水堆后经改造,远远超过原设计15年的寿命,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5
1958年6月30日 中国建成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标志着我国开始跨进原子能时代。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1958年6月30日 中国建成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标志着我国开始跨进原子能时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01
北京西南远郊的原子能院,在如同被时光遗忘的一座厂房外,静静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磁铁,穿过钱三强先生、王淦昌先生铜像所在的一片葱翠树林,与之东西遥遥相望的,是一座红色、古朴的反应堆大楼。我国核工业发展重要基石——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和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就诞生于此。

从基础研究,到“两弹一艇”技术攻关,再到和平利用原子能,“一堆一器”为中国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栉风沐雨60余年,如今,它们已成为时代的永恒见证。

4月16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第二天,记者们以“一堆一器”为起点,深入了解我国核工业的起源与发展,与原子能院领导、老专家座谈交流,探寻核工业发展那些年的那些事。

“一堆一器”的前世今生

原子能研究离不开大型核设施,没有大型核设施,所有研究都是纸上谈兵。原子能作为理工结合的学科,在做好理论研究的同时,中国原子能研究必须有大型核设施,必须有自己的数据才能站得住脚。而原子能研究需要的基础核设施就是反应堆和加速器。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集中力量发展核事业的重要指示,并决定从苏联引进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一台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

仅仅两年多时间,一座新的原子能科研基地在昔日荒滩田野上奇迹般地屹立起来,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这里诞生。1958年7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文章,报道说:“‘一堆一器’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跨进原子能时代”。

“一堆一器”为核能和平利用作出重要贡献。一是圆满完成了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组件多次入堆考验任务,为燃料元件国产化、提高核电站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数据,为我国核电起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二是生产的同位素和放射源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环境等领域,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作出重要贡献。

“一堆一器”建成后,为我国核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表彰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芳允、钱三强、彭桓武7人曾在原子能院建立功勋;先后有67位院士在原子能院工作过;上万名各类科技人才从这里走向全国核科技领域;先后派生或援建了14个单位。为此,原子能院被誉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核工业人才的“老母鸡”。

“一堆一器”是核工业文化的源泉,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核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老一辈核工业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在核科学事业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奋勇攀登。

1987年和2007年,回旋加速器和重水反应堆先后完成了她们艰巨的历史使命,光荣退役。如今,退役后的“一堆一器”安静地矗立在原子能院科研生产区中心位置,东西遥遥相望,并成功入选中央企业文化遗产和国家工业遗产。

回首“一堆一器”的发展历程,中国核工业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到中央——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还不具备自己建设反应堆的条件,如果当时不从苏联引进重水研究堆,肯定要经过更加漫长的时间才能跨入原子能时代。尽管如此,我国科研人员并没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止步不前,而是敢想、敢改、敢做,最终走出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而这,就是“一堆一器”开启的国家责任担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6-20
1958年:中国首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运转.
但这个跟核电站是两回事。
1991、12月中国第一座核电站才建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