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现在的百元大钞,古代的金子是哪里来的?

如题所述

古代金子是靠自然界产生的,古人发现了金子。

据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大意是:中国产金地区,约有100多处,难以一一列举。山石中出产的,大者名叫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为瓜子金。

水沙中出产的大者名叫狗头金,小者名叫麸麦金或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叫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但都要先经过淘洗后进行冶炼,才能成为整块的金子。

因为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自然界中的金主要是单质。在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古代,人们用的方法就是在所谓的“金山”中挖土,然后用特制的筛子在水中筛掉泥土,得到金子。最后,把小的金颗粒放在模子里,高温加热,使其熔化,等到冷却,变成金块,便于保存。

扩展资料

金矿床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砾岩型、绿岩带型、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带型、卡林型、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火山岩型,新生代砂矿等。

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此,大体上能代表早期残存地壳组成的太古宙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丰度值高于地壳各类岩石,可能成为金矿床的最早的“矿源层”。

金在地球中,地核为2.6×10-6,地幔为0.005×10-6,地壳为0.004×10-6。金在地壳中的丰度只有铁的1/1千万,银的1/21。地球上99%以上的金进入地核。

综上所述,金在地壳中丰度值本来就很低,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性质。要形成工业矿床,金要富集上千倍要形成大矿、富矿,金则要富集几千、几万倍,甚至更高。

一般认为,规模巨大的金矿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地质时期,通过多种来源、地质构造演化和多次成矿作用叠加才可能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9
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主要还是自身开采得来的。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主要还是自身开采得来的。
就黄金产地而言,先秦时期,楚国是有名的黄金产地:云南有丽水、湖南有洞庭、湖北有汉水、河南有汝河。
汉代黄金产地,见于文献的有四处:1、豫章郡之鄱阳(今江西波阳县西南),2、汝、汉流域,3、陵阳(今安徽黄山市太平区西),4、永昌郡之博南(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三国、两晋时,见于史册的四川、福建产今之地比前代多起来。南北朝时,见于记载的产金地仍然是汉水流域、四川、福建。
唐代产今地颇多,以岭南为最,岭南又以邕州(今广西南宁市南)为第一,其次四川盆地的长江、嘉陵江沿岸,汉水上游又次之,黄河流域很少。
宋代除两湖、云南、广西、四川之外,最大的特点是胶东金矿崛起,仅登、莱两州就占了全国黄金产量的大部分。
元明清各朝,金矿产地剧增,河北有迁安、丰润,山西有忻州,江西有饶州、抚州,山东有栖霞、莱州,安徽有池州,湖南有岳州,陕西有蓝田。此外,四川、云南、两广、东北三省皆有金矿产出,且有很多地方延续到现在仍是我国重要的产金基地及重要的产金省。
因为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自然界中的金主要是单质.
在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古代,人们用的方法就是在所谓的"金山"中挖土,然后用特制的筛子在水中筛掉泥土,得到金子
最后,把小的金颗粒放在模子里,高温加热,使其熔化,等到冷却,变成金块,便于保存.
第2个回答  2019-09-19
应该是在地里挖出来的,然后制成形状
第3个回答  2019-09-19
金子都是埋在地下的是不?
古代都流行挖番薯
用锄头挖着挖着就发现咯
而且金子的化学性质有不活泼咯 不易发生反应`
随意就被用来当货币使用拉!
小心点 可能你家地下就有N快勒
第4个回答  2019-09-19
山里挖出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