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被称为“最美和亲公主”,为什么最后选择服毒自杀?

王昭君为何自杀?

王昭君服毒自杀有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两种,绝非一时想不开贸然服毒自杀。归根到底,与汉匈之间的力量对比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王昭君虽然为汉朝赢来了短暂的和平,可本身就是属于一种政治牺牲品。当汉朝的国力碾压匈奴的情况下,王昭君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主观原因:接连嫁给匈奴单于祖孙三人

公元前33年,汉元帝迫于汉匈之间力量对比,下令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当年已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王昭君还是一个貌美年轻女子。但是王昭君别无他选,只能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未过多久,于公元前31年去世。匈奴是蛮族,有一个违背伦理纲常的祖制,便是单于的妃子还要嫁给继任者,是老单于给新单于的一种遗产。

于是,王昭君又嫁给了继子复株累单于。复株累单于虽为匈奴最高统治者,可论辈分还得叫一声王昭君“母亲”。可王昭君最后还是嫁给了自己的“儿子”,还生下了两个女儿。王昭君的不幸没有结束,11年后,她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孙子。算下来,王昭君接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祖孙三人,与玩物无甚区别。

王昭君毕竟是汉家女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这般乱伦之事,她实在无法忍受。可想而知,她的精神状态会有多么的崩溃。服毒自杀,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声的抗争。

客观原因:汉朝综合国力碾压匈奴

汉元帝去世后,继任者汉成帝刘骜,虽然是个昏君,可汉朝综合国力自始至终是在匈奴之上的。汉成帝与王昭君基本上是同龄人,前者比后者差了3岁。自从王昭君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再到嫁给自己的“孙子”,汉朝综合国力一直是碾压匈奴。匈奴在汉成帝时期绵软无力,要想控制这一块地方,还真就需要王昭君来维持。

实际上,王昭君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汉匈之间的关系。换言之,正因为汉朝综合国力强大,王昭君不能离开匈奴,本质上属于政治交换的筹码。这一点,王昭君不可能不知道。王昭君为了汉朝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但是却又得不到汉朝高层的理解,回归故乡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基于主观客观两个原因,王昭君最终选择了服毒自杀。她自始至终都是汉朝的牺牲品,仅此而已。但是王昭君的存在,确实是换来了汉匈之间60余年的和平,从这个角度来说王昭君还是有历史贡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7

《乐府解题》中记载王昭君不愿从胡礼,吞药而死,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历史依据,也就是说王昭君服毒自杀的说法并不可信。

关于王昭君有很多的传说,但是大多数都缺乏史料佐证。王昭君出生于公元前54年,本是一介贫民之女。在公元前38年,王昭君被选入掖庭,做了一名宫女。

根据《汉书》记载,公元前33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来长安参拜大汉天子,并自己请求做汉朝的女婿。鉴于此,汉元帝将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做妻子,呼韩邪十分高兴。王昭君到达匈奴之后,被封为宁胡阏氏,与呼韩邪一起生活了三年,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伊屠智牙师。

公元前31年,呼韩邪突然去世。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必须改嫁给呼韩邪的兄弟,儿子(亲生子除外)等。对于王昭君来说这显然十分难为情,也不能接受,于是王昭君向汉成帝上书请求返回故土。但是汉成帝拒绝了王昭君的请求,命令她遵从匈奴的习俗。

王昭君没有办法,只得改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生下了两个女儿,然而不幸的是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去世了。过了不到两年,王昭君也去世了。

单从王昭君个人的婚姻来说,其实是很不幸的。作为汉人也很难接受匈奴人这种改嫁的习俗,鉴于这个原因后世很多书籍都认为王昭君是因为不愿意遵从胡人的礼仪所以自己服毒自杀的,实际上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切的依据,大都来自于野史小说的猜测而已。

王昭君真实的死因其实是郁郁而终的。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呼韩邪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去世后,王昭君已经50多岁了,他从此以后选择了一个人寡居。毕竟一个人处在异国他乡,思念故土,又上了年纪,加上连续两任丈夫都去世,对于王昭君的打击十分的巨大,不久之后王昭君就去世了,去世时53岁。

第2个回答  2019-11-15

王昭君为什么会服毒自杀?因为生活没了希望。在一个人生活没有了希望之后,活着就变成一种煎熬。

王昭君是一个传统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她实在受不了胡人的传统,但为了朝廷的嘱托,为了边境的和平,她嫁给了当时的单于,又忍辱负重的改嫁给他的长子。在她第二任丈夫死后,她如同飘零的落叶,没有根,没有任何的念想和希望。实在是度日如年,所以才选择服毒自杀的。

王昭君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传奇女子。她的传奇是在于:

1、自古都有和亲的传统,但往往公主都不愿意远嫁,而是由宗室的女孩来代替公主远嫁。可是,王昭君是一个民女的身份。

2、其他人远嫁都是被迫的,哭哭啼啼,但王昭君是主动要求代替公主去和亲的。

基于以上两点,而且,王昭君和亲之后,换来了匈奴和汉朝半世纪的和平。所以王昭君被称为“最美和亲公主”

王昭君无疑是美的。她和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古代四大美女。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里的落雁。形容大雁看到她的容貌,看得痴了忘记飞就掉了下来。但自古红颜命运都比较坎坷。

王昭君死因

王昭君在嫁给呼韩邪单于,过了两年和和美美的日之后呼韩邪单于去世了,按照胡人的习惯,单于死之后,继任继承的不仅是单于的权力,还有他的妻子。对于这件事,王昭君是抗拒的。

她曾经向汉庭写信希望能回去。但朝廷给的答复是:你就遵从胡人的传统吧。不得已,王昭君又嫁给了继任的复株累单于(原来单于的长子)。原来的母子关系变成了夫妻关系。这让人已经很崩溃了。但是为了完成朝廷的嘱托,为了让边境和平,让战争平息,王昭君还是忍受住了对于汉人来说非常屈辱的事。两人又过了十一年,生下了两个女儿。

复株累单于去世之后,王昭君寡居,此时的王昭君已经53岁了。她已经完成了她的任务,完成了汉朝的嘱托,而且,世界上也不再有让她牵挂的人和事。于是带着对故乡的思念,服毒自尽,永远的长眠于她生活了34年的地方。

第3个回答  2019-11-13

王昭君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但是自古美人多薄命,往往结局都不太好,四大美人中除了杨玉环的结局是有明确记载,其她三位的结局都模糊不清,其中相传王昭君是被毒死的,我认为这个可能性非常的小

为什么说被毒死的可能性小呢?

王昭君在匈奴中的地位

广为流传的故事《昭君出塞》改编自历史史实,非常明白的告诉大家,王昭君是去和亲的,而且和亲获得了成功,保证了匈奴和西汉的边境安全,这和王昭君的个人魅力以及她在匈奴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匈奴的婚姻制度和中原地区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看来是匪夷所思的,王昭君先后嫁给了丈夫、儿子、孙子,当然这些人都是匈奴的单于。经历这么长时间的经营,一个能让匈奴人爱戴的女人,能让弱小单于稳固地位,平稳地进行权利交接,没有点家底和实力是不可能的,所以她被毒死的可能性非常低。

王昭君的存在对匈奴有利

王昭君是和亲的,和亲说白了就是用女人和钱来解决军事问题,在和亲过程中,单于肯定是得到了不少的好处,这些好处大到让他们差点就改变游牧生活,这除了王昭君带来的先进技术之外,和西汉朝廷的大量“援助”是分不开的,有王昭君在,就有源源不断的“援助”,匈奴人虽然野蛮,但不是傻子,他们犯不着毒死王昭君。

匈奴造反的时候没有提到王昭君

匈奴在王莽乱政的时候造反了,提出的口号是“姓王的朝廷不是汉朝”,对边境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这时候我们当然不能相信匈奴人“忠于西汉”,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被断供了,没有了“援助”,自然就要造反,自己去抢。

假设王昭君还在世,匈奴把她摆出来,岂不是更能站在道理的制高点上,但是匈奴没有扯出汉家血统王昭君这面大旗,只能说明这时候王昭君可能不在了,甚至早就不在了,匈奴人秘而不发,不宣告王昭君死亡,目的可能就是“骗保”。

假如王昭君还活着,匈奴利用王昭君的身份,还能继续骗“补助”,没理由不用。

所以说,王昭君被毒死或者害死的可能非常小,但是自然死亡,由于特殊需要,秘而不发的可能性最大。

第4个回答  2019-11-18
因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和信心,在古代女子是不希望嫁到外邦去的,但是为了能够维持周边国家的和平,很多女子都不得不嫁过去,王昭君后来的生活还是很凄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