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如何形成

如题所述

雅丹有各种各样类型,形状不同,但形成过程却大致相似。   最初,是地表的风化破坏。罗布洼地,曾经是一个大湖,而留下的湖相沉积,是在地质岁月中形成的,曾经发生的反复的水进水退,使湖底形成一层泥、一层沙,又一层泥、又一层沙交错成层结构。其中的泥岩层结构紧密坚硬,一般不易遭受风水的侵蚀,但是,它却抵御不住温差的作用。在罗布荒原旅行,常会听见突发的“辟拍”声,有时似鞭炮,有时似狼嚎,难怪当年行经此地的法显和尚毛骨悚然,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称此处“少禽多鬼怪”了。其实,这种“恶鬼”和“鬼怪”,都是雅丹在作怪。罗布泊地区处于极端干旱区,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常达30°C~40°C以上。热胀冷缩的效应,使外露的岩石崩裂发出声响。连被称为“顽固不化”的花岗岩,在这种气候环境中也只能顽而不固,逐渐崩裂成碎块,又何况泥岩哩!不过,泥岩不会像花岗岩那样成块状崩裂,因它的结构是层片状,崩裂也是一层层剥离脱落,形成许多水平状或垂直状的外观,使夹在泥岩层之间的沙层逐渐暴露在地表,为雅丹形成的第二阶段创造了条件。   地表风化破坏后,风、水即有了肆虐的对象。在风的吹蚀或水流冲刷下,堆积在地表的泥岩层间的疏松沙层,被逐渐搬运到了远处,原来平坦的地表变得起伏不平、凹凸相间,雅丹地貌的雏形即宣告诞生。   雏形的雅丹更有利于风化剥蚀作用。在沙层暴露后,风、水等外力继续施加作用,使低洼部分进一步加深和扩大;突出地表的部分,由于有泥岩层的保护,相对比较稳固,只是外露的疏松沙层受到侵蚀,由此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至此,雅丹地貌最后形成了。   自然,雅丹在形成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保持原来的面貌,因为包括风和水在内的外营力的作用永不会终止,使雅丹外貌也出现常变常新。随侵蚀作用的继续,凹地会越来越大,而凸起的土丘则会日渐缩小,并逐渐孤立,最终必然崩塌消失。这种情况,在罗布泊东岸的阿奇克谷地中比比皆是,说明雅丹地貌在这里已度过了它的最盛时期,开始走上消亡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1
晚上冷,我朋友正在哪呢,他白天穿短袖,晚上盖被子。高原反应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记得带防晒霜,治疗高原反应的药,最好带个小的氧气瓶,以防万一,带厚衣服。
第2个回答  2012-06-06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第3个回答  2021-03-25
青白色沙砾戈壁铺满大地,漫漫漠土空寂千里,这就是柴达木盆地雄浑的景象。若隐若现的天幕中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由土和沙形成的山林群,就是著名的雅丹自然雕塑群。

“雅丹”本是维吾尔语“陡峭的山丘”的意思。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林是中国分布面积最大的雅丹地貌区。
雅丹地貌的形成是褶皱隆起与断裂破碎的第三纪地层,经周围山地阵发性暴雨洪水的侵蚀切割,再加上长期强烈的风力侵蚀,软硬岩层抗蚀能力差异而形成土墩与沟槽相间排列的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地区西临一里坪,北接德宗马海湖,东连马海,南与尔台吉乃尔相连,其中南八仙、一里坪一带最为典型壮观,面积近百平方千米。

南八仙雅丹地貌属最典型的雅丹地貌之一,茶冷(茶卡—冷湖)公路、茫格(茫崖—格尔木)公路穿越其间。远望是无边无际的盐碱矿,高高低低的小山丘轻歌曼舞,似鲸鱼、游龙在沙海中翻腾,驾云滚动;近看奇形怪状的造型地貌,好像古城堡、金字塔、桌子、蘑菇、圆柱、麦垛、巨人、兽类等;身处其境,又犹如进入迷宫。

在这里,壮观、宏大的雅丹地貌群常有着感人的故事,为该地赋予了苍凉壮丽、神秘丰富的色彩。每当鲜红的晚霞浮现在天际时,雅丹地貌表层的盐碱便放射出星星点点的光芒,五彩斑斓,还可能会出现戈壁幻影——海市蜃楼,如梦似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