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的诗意是什么?

如题所述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的字面意思: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全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咏物诗在歌颂蝉的同时,也以蝉自喻,以蝉自励。诗人抓住蝉的声音特点巧妙加以刻画,表达了人应该坚守志行的高洁,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修养的处世道理。

赏析:

首句“垂緌饮清露”,描写蝉垂下触须,吮吸清露的情形。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为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诗人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借“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古代有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说法,这里描绘蝉鸣声从疏桐中间传出,言其品格高尚。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流”字,形容蝉的鸣叫声有如泉流一般,连绵不断,平和清新。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对此加以否定,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等),自能声名远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5
《蝉》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它描绘了蝉的生命和鸣叫的情景。这首诗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主题,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面是《蝉》的原文: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卧看牵牛织女星,便欲双归去。

这首诗以蝉的鸣叫声为引子,描述了蝉鸣的时候林间的寂静,鸟鸣的时候山谷的幽静。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蝉的鸣叫象征着夏季的繁华和生命的活力,而当蝉声停止,鸟鸣再次响起时,诗人感叹时间的无情,生命的转瞬即逝。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牵牛织女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诗人在欣赏蝉鸣和鸟鸣的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他希望能够与牵牛织女一样,能够双双归去,回到美好的时光中。

《蝉》这首诗通过对蝉鸣和鸟鸣的对比,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它揭示了人们对于生命短暂性的思考,以及对于珍惜当下和追求美好的渴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9-17
蝉》古诗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古诗意思:垂下细长触角的蝉正在畅饮甘甜清澈的晨露,在稀疏的梧桐树枝间发出流水一样不间断的鸣叫声。就是因为身居高处它的声音才能远远传播,并不是因为凭借了秋风的力量。

虞世南《蝉》这首古诗的意思是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第3个回答  2023-08-04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的字面意思: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全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咏物诗在歌颂蝉的同时,也以蝉自喻,以蝉自励。诗人抓住蝉的声音特点巧妙加以刻画,表达了人应该坚守志行的高洁,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修养的处世道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