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如题所述

1、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然而,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低水平的小康,是指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只是解决了衣食无虞的基本生存需要,离宽裕还较远。不全面主要是指已经达到的小康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注不够。发展不平衡是指进入小康的入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党的十六大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在:
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体现了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有了这个奋斗目标,就有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基点和前进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