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是怎么回事

好像是广东的石刻,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的是元宋两军,通过“崖山海战”宋军被张弘范所带领的元军彻底打败的事儿。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崖山海战后,宋室覆亡。元将张弘范命人在崖山岩壁上雕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

扩展资料:

崖山海战的影响

崖山海战之前,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中国的文明、科技、经济都是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的。崖山海战使得外族开始统治中国,这使得中国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伤害,宋朝的灭亡,不是简单的一个王朝被另一个王朝统治。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亡国。

军事方面,中国古代一直比较重视陆军的发展还轻视海军的发展。宋朝改变了这一局面,用近十年的时间建立了江防和海防系统,这使得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水军再次倒退,此后的中国军事方面的重视程度再次放到了陆军身上。在经济上此次海战亡国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

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中国古代的最高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崖山海战之后,这种经济繁荣的景象一下子成为过眼云烟,这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像宋朝一样发展起繁荣的商品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国家实行各种封闭政策,这使得中国无缘商品经济的发展。

崖山海战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崖山海战之后整个汉族沦为少数民族的奴隶,汉文明的发展出现了断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宋朝的管理制度是最接近现代的,宋朝繁荣的文化也在这次海战之后消失殆尽。

汉民族的骨气和斗争精神在崖山海战后的十年中消失殆尽,汉族最精英的人不是死在崖山海战就是死在后期的抗元之路中。此后汉文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发展起来。中国的文明、科技和创新都无从谈起。

虽然一个世纪之后汉人重新夺回了江山,但是此时的天下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社会不再存在那种包容一切的精神,商品经济和文化再也发展不到以前的那种高度。统治者的封闭和残暴,使得社会文化的发展远不如宋朝那么繁荣。

整个社会的风气和道德标准也开始严重下滑,社会崇尚暴力和金钱,这个社会一片浑浊和乱象,社会文明往前倒退不知道多少年。正是因为崖山海战之后,整个华夏文明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所以后人才会出现“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崖山海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5

说的是南宋最后的部队在元军大将军张弘范灭掉的事情。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崖山海战后,宋室覆亡。元将张弘范命人在崖山岩壁上雕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

扩展资料:

至元十一年(1274年),张弘范领左部军从右丞相伯颜攻宋 ,循汉江而下,略郢州(今湖北钟祥)西,克武矶堡。

继任前锋,巧渡长江,率步骑兵沿南岸东进,配合水师大败宋军于江州(今江西九江)、丁家洲(今安徽铜陵东北)诸地。至元十二年(1275年)春,跟从伯颜占领建康(今南京)。

继随平章阿术进师瓜洲(今江苏仪征东),在扬子桥率13骑渡河破宋军阵营,诸军继后攻击,败宋将姜才部2万,孤立扬州,阻止宋军南援。

七月,张弘范率水师参加焦山之战,与诸军密切配合,大败宋军,获战船700余艘,以功授亳州万户,赐号拔都(勇士)。

后从参政董文炳率水军为左路沿江入海,次年与中路、右路会师临安(今杭州)城外,迫宋廷投降。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蒙古军、汉军都元帅,率水、陆军2万,自扬州分道南下闽、粤,追击南宋余部。

以佯动惫敌、乘虚攻击之法,先后拔三江寨(今浙江绍兴东北)、漳州等地,又遣兵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袭击宋军,俘宋右丞相文天祥。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偕都元帅李恒指挥崖山之战,断宋水道,两面夹击,配以火攻,全歼宋军余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崖山海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5-18
  这是后人对张弘范以汉人身份率领蒙古军队灭宋的嘲讽和奚落。事实上,张弘范是汉人不假,但绝对不是宋大将军。他的父亲就是蒙古将军,他本人和宋朝更是没有一点关系。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人,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名将张柔第九子,曾参加过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人们知道“张弘范”这个名字,大多归功于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段子,他使弟张弘正为前锋,俘文天祥于广州五坡岭,次年崖山击败南宋张世杰大军,在石壁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而还, 后来,有个秀才,在他这七个大字前面又加了一个“宋”字,于是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春秋笔法,褒贬之意,不言自明。这样一来,张弘范便是自取其辱。
第3个回答  2012-06-14
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将领伯颜攻克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五岁的宋恭帝赵㬎和谢太后、全太后、众官僚和太学生,押送到大都,赵㬎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瀛国公。至元十四年(1277年)授予镇国上将军,任命为江东道宣慰使。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他使弟张弘正为前锋,俘获南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

宋朝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下逃难,张弘范奉命征讨。后来宋端宗赵昰(时年十岁)病死于硐州岛(今广东雷州湾上一岛),弟弟赵昺继承皇帝宝座,历史上把赵昺称为宋幼主。幼主在忠于他的大臣张世杰、陆秀夫下逃到厓山(今广东江门新会)。

张弘范奉元世祖之命南下灭南宋,至元十六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元军和宋军在厓山海域里进行了举世闻名的“厓山海战”。张世杰据厓山天险,却采以守势,不敢主动出击;张弘范封锁海口,切断了宋军淡水的来源,宋军被困,竟取海水解渴,纷纷呕吐,脸部浮肿,将士疲惫不堪。元军跳上宋船后,短兵相战,结果宋军全军覆灭,张世杰和幼主的母亲杨太后也在战乱中相继淹死。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跳海而死,岭海悉平,弘范在石壁上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 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击溃,元朝统一全国。
第4个回答  2013-04-07
我估计这些刻字,很可能是后人刻上去的。
张弘范是汉人,但根本就不是宋人。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是金国人,地方豪强。蒙古攻金时,张柔投顺蒙古,做了蒙元的将军,后来生了儿子张弘范。
很显然,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是金人,而张弘范则是地道的元人,都与宋无关,根本不是宋人。那么,又何来会刻“宋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的文字呢?所以我猜测这些字是后人刻上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