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以下杀人所触犯的法律

如题所述

: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法定年龄界限内的未成年人侵害社会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 

  笔者认为:“未成年人犯罪”这个概念,实际上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具有特定的法律规定之年限。 

  我国宪法等有关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法律界限是十分明确的。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新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立法中确定的已经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是未成年人,这就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界限。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这样规定的: 

  (1)“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六岁的人,已经具有识别能力和控制行为的能力。所以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以十六岁为界; 

  (2)“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指十四岁至十六岁的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处在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只有惯、累犯和重大刑事犯罪才负刑事责任;轻微刑事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公安、司法机关采取其他处罚方法处理; 

  (3)对十四岁以下的人犯罪,没有特别的规定,主要考虑到十四岁以下的人年幼、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因而排除对十四岁以下的犯罪人使用刑罚的方法,侧重于教育的手段。 

  由此可见,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界限应在年满十四岁至未满十八岁的人之间。 

  第二,具有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法第十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根据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具有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所谓社会危害性是指未成年人的犯罪构成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这种危害包含在两种情况中:一是指行为本身对社会已经造成了实际的危害,如未成年人行凶致他人死亡;二是指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实际可能性,如为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和某些犯罪未遂行为。如果未成年人只有犯罪思想,而没有进行犯罪活动,则不能认为是犯罪。  

  (2)刑事违法性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且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刑法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质和程度,有选择地把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定为犯罪,比方说图财害命。当然危害社会行为的轻重程度是不同的,有的虽然有社会危害,但并不违法,属于道德调整范畴;有的虽违法,但是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律,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用行政处罚的手段和教育的方式方法足可以解决。 

  (3)应受惩罚性 

  应受惩罚性是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为前提的,必须是犯罪行为,而不是一般的违纪违法行为。它是指未成年人的某种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而必须采用刑罚处罚的方法给予制裁的。 

  第三,具有特定的处罚原则。 

  众所周知,个体发展到少年时期,生理上出现了一些过去所没有的本质变化,开始向成年人过渡。随着脑、心血管系统发育增快没,各种活动能力和范围扩大,心理发展也随之开展变化,兴趣广泛但是转换也快,心理过程不稳定。国外的一些学者称之为“狂风暴雨时期”。因为心理条件尚不具备、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既要严肃对待,又要妥善处理。刑法及其有关法规上相应制定了特定的处罚原则: 

  (1)从轻和减轻的原则。 

  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在刑罚允许的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尽量使用轻刑、定轻罪,使未成年人有悔过改新的机会。 

  (2)不适用最高刑——死刑的原则。 

  刑法中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已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的人,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刑二年执行。”其目的仍然是尽量地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体现人道主义的精神。 

  (3)适当的保护原则。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保护,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根据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一般不公开审理。如无锡市开办少年法庭没,反映较好;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未成年罪犯应当与成年罪犯区别对待,分别关押、管理;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开办特殊学校,实行特殊教育,落实帮教、安置措施,为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创造各种有益条件。 

  综上所述,只有在刑法理论中准确地使用“未成年人犯罪”这个科学概念,加深对“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严格地将“未成年人犯罪”从“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中区分出来,才能科学地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性,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预防、减少和根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14岁一下不负刑事责任,14——16岁故意杀人不会判死刑,16——18岁理论上可以判死刑但一般不会判,18岁以上判死刑的概率相当大,触犯刑法。
第2个回答  2013-1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许还会附带《民法》
受《未成年保护法》保护
会适当量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