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的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干热灭菌法
1.1灼烧与火焰灭菌:灼烧主要是用于接种工具灭菌,在火焰上灼烧即可达到彻底灭菌,火焰灭菌通常用于无菌操作中,将试管口、玻璃瓶口、硅氟塑料塞等反复通过火焰数次,利用火焰对管口等进行灭菌,阻止管口污染,作为无菌操作过程中的辅助灭菌手段。
1.2干烤灭菌:利用热辐射及干热空气进行灭菌。一般将待检灭菌的物品如金属、玻璃、陶瓷制品包装后,均可在烤箱内干热灭菌。通常加热至160℃,保温2h可完全灭菌。但不宜超过170℃,玻璃量具易变形。降温过速,骤冷易引起玻璃器皿炸裂。干热灭菌时装入干烤箱内的物品切勿紧密,应有空隙,利于热空气流动,过密,致使温度不均,部分物品灭菌不彻底。
2.湿热灭菌法
通过加压提高蒸汽温度,用高压蒸汽灭菌,穿透力强,温度高,灭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1.完全排除高压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有冷空气存在时,在同一表压下所达到的温度值要低,而冷空气排出越少,温度就低得越多。在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保证达到规定的温度,必须将冷空气完全排除。否则,虽然压力达到,而温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灭菌就不彻底。
3.紫外线
杀菌谱广,但穿透力弱,影响因素多,杀菌效能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线消毒效果与紫外线强度、照射时间、温度与湿度等因素有关。
我国规定紫外灯照射强度距离1m处不低于70μw/cm2。一般紫外灯使用超过100h,则应更换。表面有尘土,降低灭菌效果。紫外灯杀菌的温度以20~40℃,相对湿度40%~60%为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1

医院里对手术器械通常采用间歇灭菌法,即把器械煮沸30分钟,在20—37℃的恒温环境中放置一天,这样,某些没有杀死的微生物芽孢会误以为危险期已过,”放心大胆”地进行繁殖,这时再蒸煮杀菌,连续反复几次,手术器械便可以达到完全没有微生物的要求。高压蒸汽和干热空气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灭菌,不过由于多数微生物的耐干热性较强,所以高压蒸汽灭菌一般仅需在121℃温度、30分钟的条件下即可达目的,而干热空气灭菌的条件则为140℃、4小时。除此之外,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可以使微生物细胞中的水分大量蒸发,紫外线又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核酸分子发生变化,所以常晒衣服和被褥是一种廉价的灭菌方法。

消毒,是不彻底的灭菌方法。因为在许多场合下不需要把微生物全部杀死,只要消毒就可以了。例如手上碰破了一块皮,可以擦些紫药水或红药水;打针的时候,大夫先用碘酒、后用酒精给皮肤消毒,这些都是为了达到局部灭菌的目的。在使用消毒药水时,千万不要把红药水和碘酒同时擦到皮肤上,以免引起中毒。巴斯德经过多次实验确认:把鲜牛奶加热到71℃,持续15分钟,即可以消灭其中的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又不致于损坏牛奶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在这之后,人们普遍地使用这种方法保存牛奶。这就是有名的巴氏消毒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09
热灭菌法
热灭菌法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一切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细胞死亡。通常有干热、湿热和间歇加热灭菌等法。
干热灭菌
直接利用火焰将微生物烧死(如烧接种环、载玻片和试管口等)。不能用火焰灭菌的物品则利用热空气灭菌,将物品放在烘箱中加热到160~170℃,持续90分钟,此法适用于玻璃、金属和木质的器皿。
湿热灭菌
以沸水、蒸气和蒸气加压灭菌。巴氏灭菌法就是湿热灭菌,此法有两种方式,①低温长时间处理:在61.7~62.8℃下处理30分钟;②高温短时间处理:在71.6℃或略高温度下处理15分钟。在上述诸法中,以蒸气加压灭菌效果最好,可用常压蒸气灭菌,也可在高压蒸气锅中(一般使用1千克/厘米2)灭菌,其蒸气温度可达121℃,能将耐热的芽孢在30分钟内全部杀死。但对某些易被高压破坏的物质,如某些糖或有机含氮化合物,宜在0.6千克/厘米2压力下(110℃)灭菌15~30分钟。
间歇灭菌
间歇灭菌连续3天,每天进行一次蒸气灭菌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不能耐
100℃以上温度的物质和一些糖类或蛋白质类物质。一般是在正常大气压下用蒸气灭菌
1小时。灭菌温度不超过100℃,不致造成糖类等物质的破坏,而可将间歇培养期间萌发的孢子杀死,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辐射灭菌
辐射灭菌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射线进行灭菌的方法。较常用的有紫外线,其他还有电离辐射(射线加快中子等)。波长在25000~80000纳米之间的激光也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以波长26500纳米最有效。辐射灭菌法仅限于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设备复杂,难于广泛使用。
渗透压灭菌
渗透压灭菌利用高渗透压溶液进行灭菌的方法。在高浓度的食盐或糖溶液中细胞因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结果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化学试剂灭菌
大多数化学药剂在低浓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浓度下起杀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学灭菌剂必须有挥发性,以便清除灭菌后材料上残余的药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