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发,为什么还说“可控”?

如题所述

2015年1月下旬,网上曾盛传“北京某大厦一半人得了麻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很快通过微博发布消息、通告疫情:截至1月26日,该大厦发生的麻疹暴发疫情中一共报告了23例麻疹病例。同时表示为了防止麻疹疫情的传播,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已及时赴现场采取了病例隔离、消毒、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控制措施,完成三千余人的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并强调当前疫情仍在可控范围。各家媒体纷纷转发了这一消息,大家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禁表示疑惑,疫情的“可控”究竟是指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什么是“暴发疫情”讲起。

暴发(outbreak)是个流行病学专有名词,是用来表示疫情流行强度的一个指标。暴发特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病人出现的情况,深入调查这些病例,会发现病例间存在关联。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麻疹暴发标准为10天内同一单位发生2例,这样来看,这次北京某大厦已经轻松达到了“暴发”的标准。虽然暴发疫情听起来很可怕,但由于暴发仅仅涉及到了一个局部地区,因此病例数往往并不十分庞大。大家应该还记得,前几年肆虐全球的“甲流”曾被WHO宣布处于“世界大流行”的状态,所谓的“流行(epidemic)”也是一个用来表示疫情强度的指标,是指某地区疾病的发病数量达到了历年发病平均水平的3~10倍,如果疾病的发病数量超过了流行水平,波及范围超出了省、国乃至洲际范围,才可以被称为“大流行(pandemic)”。流行和大流行会造成大量人群感染疾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与之相比,一座大厦的麻疹暴发就显得颇为微不足道了。

了解了什么是暴发疫情之后,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控制疫情。

与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不同,传染病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传染给他人,因此才需要“控制”,也就是减少疾病向健康人群的扩散。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想控制传染病,就得先了解传染病是如何“传染”给健康人的。现代医学分析发现,传染病的传播需要3个环节,三者缺一不可,它们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果没有了传染源,也就没有了传染病(举个例子,之所以说人类已经征服了天花,就是因为我们已在自然界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没有了天花病毒,就没有天花了)。控制传染源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一种对付传染病的方法,中世纪的欧洲米兰,一旦发现了瘟疫,政府就会下令把染上了瘟疫的房子用围墙圈起来,病人只能呆在里面活活等死。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务工作者不需要用这么残忍的手段也可以控制住传染源,保护我们不被传染。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再次感染新宿主的过程。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千差万别,其中经空气传播是最为常见、也是传播效率最高的方式,传染能力最强的传染病基本都拥有经空气传播这一途径。最后一个因素是易感人群,这是指对疾病没有免疫力的人群的总称,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那些拥有疾病免疫力的人群,我们称之为免疫人口。免疫人口在预防疫病扩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些人不但自身不会被传染,而且当大量的免疫人口分布在传染源周围时,就能够对那些没有免疫力的易感人群起到屏障作用,可以使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四处碰壁找不到能够感染的个体,从而中止传染病的流行(图1)。

由此来看,当初米兰政府想要把病人围起来的策略还是正确的,只不过用错了材料,正确的围墙不该是石块和泥浆,而应是不会被感染的免疫人口。当然,除了上面所说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点生物学因素外,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也对传染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流感总是发生在冬春季,那是因为流感病毒耐寒不耐热,夏天火辣辣的阳光可以很快杀死流感病毒,而冬天人们总是呆在室内,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又温暖如春的办公大楼里,这也给病毒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控制传染病而采取所有的措施都是围绕上文中提到的3环节来展开的。首先,针对传染源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少传染源和易感人群的接触。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和SARS病人必须实施隔离治疗。其次,针对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是消毒等去除自然环境中病原体的方法。为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最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臭氧消毒、0.5%过氧乙酸熏蒸等。在人口密度很大的公共场所,不仅要保证充足的新风量,传染病高发季还会经常使用含氯消毒剂对通风系统进行消毒。最后,针对易感人群的主要措施包括了疫苗接种、药物预防以及使用个人防护措施。接种疫苗可以极大的降低易感人群被传染的几率,以麻疹为例,自从我国开展大范围接种疫苗,麻疹患者的数量下降了99%。而在不得不接触传染源时(比如去年发生在非洲的埃博拉疫情,在医务工作者为患者进行治疗或在实验室操作病毒时),做好个人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图2)。

对于传染病防控来说,只要将3环节中的1环控制住,就会打断疾病传播的链条。在这次麻疹疫情的应对中,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隔离了患者(控制传染源)、对大厦做了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还对大厦中的人员进行了应急免疫接种并要求取消集体活动与会议(保护易感人群)。采用三管齐下来防止传染病继续扩散,同时没有新发病例出现,因此可以说疫情处于可控范围。但麻疹属于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6~21天,常见10~14天),据《麻疹暴发处理现场指南》的规定,在暴发出现21天内,如果无新病例出现,才可认为暴发终止。所以现在应继续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不可掉以轻心,给疾病以可乘之机。

【参考资料】

[1]流行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突发传染病防治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