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多少才合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9-10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称为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由于在单个核算期内GDP的变化与财政收入可能不“同步”,因此以单个核算期来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会上下波动,难以给出相当精确的比例。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一个衡量政府对国民经济控制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越高,国家就越有能力为国民提供富足的公共服务。

但是这一指标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比重过高,政府集中的财力过度,则会挤占纳税人的利益,削弱经济发展的基础,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如果比重过低,政府集中的财力有限,将严重影响政府各项职能的正常履行,削弱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调控能力。通过对历年国民经济数据的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该大致控制在17%-22%或以下;对于地方来说,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8% 之间比较合理。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称为财政依存度,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GDP分配中,国家(或地方)所得占的比重。一般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说明国家(或地方)财力越充足。

作为一项监督指标,它表明财政收入的规模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扩大。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低,不仅与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受到国家财税政策、税收征管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经济运行质量高、第一产业比重低、新兴行业、资源型行业和高附加值行业比重大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比较高。由于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涉农企业、福利企业等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企业如果在地方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高,也有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偏低。

另外,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部分行业的增加值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和固定资产折旧构成,对GDP有贡献,但对财政收入却没有太大贡献,如果这些行业比重高,也可能使得该地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其它地区。除上述原因之外,财政收入与GDP核算口径的不一致,也会使得地区之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不可比。

扩展资料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内生产总值

第2个回答  2018-09-23

这个与经济周期、宏观政策、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一般8%--11%左右比较合理。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在众多衡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体系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GDP的增速是两个最受关注、最为核心的指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而公共财政收入,则指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依据财政体制和税收、非税征收法律法规征收缴入地方国库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不含基金)。


扩展资料: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某一时期(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收入总额(绝对数额)或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相对数额)来反应。

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力和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职能范围的重要指标。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足财政支出的需求是各国政府追求的主要财政目标。但是财政支出的需求往往是无限的,而财政收入的供给却总是有限的。

一国一定时期财政收入规模有多大,财政收入增长有多快,不是或不仅仅是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的。财政收入的规模和速度是受一国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财政收入规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