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大多围绕着除五毒,请问五毒是什么?

如题所述

端午节习俗大多围绕着除五毒,请问五毒是什么?五毒是蛇、蜘蛛、蝎子、蜈蚣、壁虎。

端午节的习俗避开了五毒,因为在老北京人的观念里,农历五月是邪月,据说在这个月里,所有的毒虫和疾病都出去让人生病。这种毒虫数量巨大,被称为五毒。端午节把钟馗挂得像个习俗解释者,赋予了他新的功能。钟馗斩五毒。五毒是蛇、蜘蛛、蝎子、蜈蚣、壁虎。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得安宁。”五月初五,端午节被视为“九毒”之首,所以民间流传着许多驱邪、消毒、避疫的特殊习俗。端午节带动“五毒”是提醒人们注意防病。避“五毒”是“端午节”的初衷。端午节前后,是初夏时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将艾叶编织成老虎的形状。据说老虎能震慑百虫,辟邪,祛瘟疫。

端午节时,古人会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编织而成的彩绳,系在家中小孩的手腕、脚踝或脖子上,又称“五彩长生缕”,寓意长寿五毒,以避退。古人除了佩戴彩绳,还制作各种香囊,与彩绳相比较,用于祈福。香包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这些香囊大多含有中草药,如熏香、朱砂、雄黄等,使五毒避之不及。这样,当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等毒物试图靠近民众时,闻到这些草药的味道就会不战而降。同时,这种香囊不仅具有驱五毒的功能,还成为端午节恋人赠送的小礼物,可谓“虐狗灭虫”。

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如“草药节”和“菖蒲节”。这些名字都是由当地习俗演变而来的。端午节之际,人们常常在门前悬挂菖蒲和艾草。既能招财辟邪,又能防止蚊子靠近。“端午节到了,五毒醒了。”从端午节的习俗可以看出,人们在庆祝端午节的同时,也通过一些习俗驱赶五毒。端午节,孩子们要带绣有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图案的“五毒包”,寓意以毒攻毒,确保身体健康。或者妈妈奶奶会在兜里放一个暖蛋,或者把暖蛋在小肚皮上滚几下,一边做一边说“一年都不会痛”之类的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7

五毒是指蛇、蜈蚣、蟾蜍、蝎子、壁虎等五种有毒动物。在端午节,人们会贴上艾叶、菖蒲、香草等草药,以驱赶这些有毒动物,保佑家庭平安。同时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

图片如下:

第2个回答  2023-06-29
五毒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种毒物,包括蛇、蜈蚣、蜘蛛、蟾蜍和蝎子。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来驱除这些毒物,以祈求平安和健康。例如,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艾草、菖蒲、雄黄等草药,用以驱邪和辟邪。此外,人们还会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和驱邪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3-06-26
在中国的端午节习俗中,"除五毒"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传统。"五毒"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种有害动物,包括蛇、蜈蚣、蜘蛛、蟾蜍和壁虎。这些动物在古代被认为是能引发疾病和灾难的象征。

为了避免不祥之气,人们在端午节期间采取一些措施来"除五毒",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贴艾草和菖蒲:人们会在门口、窗户上贴上艾草和菖蒲,以驱赶五毒的侵扰。

2. 佩戴香包:人们会佩戴香包,香包内通常放置有菖蒲、艾草等草药,以避邪。

3.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被认为是一种驱逐瘟疫和邪恶的方式。

4.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之一,形状像五毒动物,吃粽子也被认为能辟邪。

以上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求平安健康,驱逐疾病和灾难,营造一个吉祥的节日氛围。尽管现代社会对五毒的象征意义已不再重视,但这些习俗仍然在传承和庆祝端午节时保留下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6-04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