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字号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孙真人,名思邈,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七岁时读书,就能“日诵千言”。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到了二十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对佛家的经典著作也十分精通,被人称为“圣童”。但孙真人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就多次辞谢了朝廷的封赐。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也称病不去。唐太宗即位后,召真人入京,见到真人五十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皇帝还想授予他爵位,但仍是被真人拒绝了。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未被允。孙思邈归隐的时候,高宗又赐他良驹,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就连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他,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卢照邻曾问了真人一个问题:“名医能治愈疑难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呢?” 孙真人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见其医学上的造诣颇深。他答道:“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各种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
孙真人曾隐居终南山。有一天,看到路边有两个孩子在挑弄一条小青蛇,已经奄奄一息了。真人见之不忍,出钱赎回了那条小青蛇,带回家中并为其医治。等小青蛇的伤痊愈之后,真人便将其放生了。
过了几天,忽然有一位青衣童子前来迎请真人,说自己的家长有请。真人不解地跟从前去,那童子居然引领真人来到泾阳龙宫,龙王远远地来迎接真人。原来真人所救的那条小青蛇救世泾阳龙王的第三个儿子,便是座旁侍立的青衣童子,真人这才恍然大悟,知是龙神报恩。龙王一番款待之后,对真人说:“我这龙宫里,天下珍宝无奇不有,您喜欢哪样宝贝,可以尽情拿去。”真人回答说:“我乃是行医修道之人,不贪财宝,若有可供济世救人的仙方医典,希望可以赠送。”于是龙王拿出治病仙方数十卷赠送给真人,并说:“这些仙方乃是玉帝所赐,规定不许妄传于人,您道德如此尊重,又救了我的孩子,这些仙方理当赠送。”于是真人获得仙方,详加参究,大部分都编入了自己的名著《千金要方》一书中。
孙真人行医积德,修道成真,济世活人,百姓皆蒙其恩德,深受爱戴。他在其所著的《千金要方》的首章《大医精诚论》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真人善于摄生养性,活到一百六十五岁,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公元682年)功行圆满,羽化登真,被后世尊为“药王孙真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2-03
字号如下:
孙思邈(公元581年-682年),字号为孙真人、孙真圣、孙真人圣,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药学家和道士。被尊称为医圣,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上,字号主要是"孙真人"和"孙真圣",这些字号彰显了他在医学和道教领域的崇高地位和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