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上工件表面是如何形成的?

如题所述

切削过程中工件上会形成的三种表面是待加工表面、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和已加工表面。

1、待加工表面

待加工表面是工件在切削之前的初始表面,也就是未经过任何切削加工的状态。这些原始表面可能会存在一些杂质、毛刺、氧化层或其他缺陷。在进行切削加工之前,必须将这些缺陷去除,以确保获得精确的加工表面。

通过切削操作,可以将待加工表面修整、磨平,以获得更精确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这样可以提高工件的质量,并确保加工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待加工表面的处理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工件的质量和性能。

2、加工表面(过渡表面)

加工表面,也被称为过渡表面,是指在切削加工过程中正在进行切削的工件表面状态。它位于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之间。在加工表面形成期间,切削刀具与工件表面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切削力作用下材料被去除并形成切削痕迹。这些切削痕迹和微小凸起或凹陷构成了加工表面的特征。

加工表面通常会呈现出一定的粗糙度,并且可能存在毛刺、凸起或凹陷等缺陷。这是由于切削过程中材料的去除不均匀以及切削刀具的几何特性所造成的。在加工表面形成后,进一步的加工步骤可以通过去除毛刺、研磨或抛光来改善加工表面的质量。

3、已加工表面

已加工表面是经过切削加工后得到的最终表面。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的切削痕迹、毛刺、凸凹等缺陷会被进一步去除或减少,从而获得相对光滑和精确的表面。已加工表面是工件加工后的结果,其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着工件的性能和外观。

切削加工可以通过不同的切削工具和加工方法来实现,包括铣削、车削、钻削、磨削等。在加工过程中,切削工具会与工件表面接触并形成切削力,从而削除工件上的材料,改变其形状和大小。经过切削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会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工件的尺寸和形状也会得到精确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