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狐狸原本是瑞兽,为何在后来逐渐变了?

如题所述

如果说到狐狸这类动物,可能大家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标签就是奸诈、狡猾。在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中一直强调狐狸是一种“”惑媚之妖”,而除此之外在一些寓言故事中,也是一贯全方位的丑化狐狸。

在这些故事中,有一个主体思想就是,那就是狐狸在修炼成人形之后,会幻化成女子勾引男人,然后夺取钱财取其性命,现在社会中一些因为美色而影响到他人家庭的女子,也常常被人们称之为狐狸精。

其实狐狸被扣上了这些个“莫须有”的标签,有点冤屈。自然界中的狐狸也并非像大家想的那么阴险、狡猾,狐狸和其他的小型兽类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历史上狐狸甚至一度曾是中国代表祥瑞的神兽之一,那为何现在会成为“淫兽”呢?

狐狸在早前的形象

首先我们需要先明白狐狸到底是指什么?从严格意义上讲,狐狸其实是指两种动物,即“狐”和“狸”。前者就是指现在我们所说的狐狸,而后者则更多的是指代猫科动物。因为狐狸也算是小型的兽类,与猫这种动物同样是生活在山间的野生小动物,因此古人进行统一的概称也就称之为“狐狸”。

人们出自于称呼的习惯和语言文化的演变,所以狐狸便成为了对一种动物的称呼。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所以在一些古书里面记载狐狸修炼成的神仙称之为狐仙,而并不是狐狸仙。

在晋朝之前,独立在民间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比如我们从秦汉时期所出到的一些文物里面,就经常可以发现有一些用狐狸作为祥瑞图腾的案例。

尤其是两汉时期,狐狸的地位更是变得空前之高——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是狐狸对于自己的家很忠贞,狐狸在临死之间总会将自己的脑袋朝向洞穴的方向,而因此也诞生了一个成语叫做“狐死首丘”。

总之,根据史料的记载,在汉朝时期狐狸与凤凰、麒麟、龙并称为上天四大神兽。而要知道,在这四大神兽当中只有狐狸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由此可见当时狐狸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狐狸是如何变成“淫兽”的

人们对于狐狸形象认知的改变发生在汉朝之后的晋朝时期,由于一些小说家的创作,导致狐狸的形象开始慢慢的走向了下坡路。

当时在民间有传说称,狐狸是可以修炼成神仙的,狐狸长到50岁就可以幻化成普通的妇人,若是修炼百年,则可以幻化成美女。修炼百年之后,便有了魅惑之术,可以迷惑他人心智,修炼达到千年则可以通天成为神仙。

《玄中记》有记载:“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定义,所以后续的一些神话小说创作者便以此为蓝本,开始往负面的去描写狐狸的形象——而由于给狐狸添加了“长得漂亮”和“善于魅惑”这两个特别显眼的标签,所以自然就导致狐狸往“淫兽”这个定义上不断的靠近。

当然了,这些晋朝小说家之所以将狐狸描写成如此形象也并不是突然的空穴来风,它也是来自于一些民间传说故事,而且这些传说大多都是与“狐狸精”引诱男人有关。

——最为知名的就是苏妲己被狐狸精附身,引诱商纣王灭国的故事。当时商纣王后宫佳丽无数,之所以会被苏妲己迷得神魂颠倒,就是因为她用了狐狸精的魅惑之术。而除此之外,在《诗经》也将一些女子引诱他人的故事间接的用“狐”给表现出来。

《诗经·卫风·有狐》有记载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以及《诗经·齐风·南山》中有记载:“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前者讲的是一个小寡妇看到了一个心仪的男子,但是又不敢直接向人表白,所以就写了这样的一首小诗,暗示自己的意思。后者则暗示的是因为一名女子与他人偷情,最终造成家破人亡的故事。

在晋朝《搜神记》里面的一篇故事更是将狐狸定义成了一个“专门勾引男人的”形象。在晋朝之后,我国因历史原因,文化传承曾经一度中断。直到唐宋时期,具有传播意义的文学编著才再次兴起,在历史空窗期间由于缺乏文学编著的引导,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狐狸精”便在“淫兽”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且民间也开始演一种出各种的小故事。

而这些小故事大多都是靠说书先生来传播,说书先生在传播的过程中也附加了很多说书先生的个人情感,或者说根据其故事基调也进行了不同的改变。所以等到明清时期,狐狸精的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那种阴险狡诈,专吸人魂魄勾引男子的妖怪;另外一种则是重情重义,甘愿为自己心爱的人付出了一切,知恩图报的狐仙。

清朝《聊斋志异》将其“淫兽”标签固化

在清朝时期蒲松龄所创造的《聊斋志异》里面,更是将狐狸精的形象给更加的全面化。

——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市民阶层扩大,加剧了世俗化,使得这本小说传播性越来越广泛,而这本小说中很多篇幅都是与狐狸精的故事相关,这些狐狸精们各有特点,性格也是各有不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它们还是有一个共同之处的,那就是这些狐狸精个个都是长得貌美无比。

有学者分析,其实《聊斋志异》里面作者对于狐狸精的描述也是对于现实现实社会上不同的人进行了一个形象反衬,所谓的狐狸精的各种特点无非也就是人性的间接化描写罢了。

虽然《聊斋志异》将狐狸精的性格给多样化,但由于小说中大多数的篇幅都描写的有狐狸精勾引他人,而赞美狐狸的篇幅过少,而且还将腹地的反馈区别的称呼为了狐仙和狐狸精。因此,这也就造就在人们的认知里,“狐狸精”逐渐也就成为了一个“淫兽”的代言词,当然狐仙就是另外一种意思了。

而从上可以看出狐狸从“神兽”到“淫兽”的转变,其实并非是狐狸本身所能够左右的,狐狸并没有犯错。因此,总的说起来狐狸其实还是有点亏的,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些负面标签。

当然吃亏归吃亏,但要说狐狸啥坏事都不干也是不对的——在古代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去偷猎家禽,猎人却又对它们没有办法,因为它们十分灵活,难以捕抓。而且本身气味又难闻,导致人们也有不少对其厌恶的。

或许这也是小说将其往负面的去描写的原因之一吧,但很显然也并不是主要原因。

总之,在如今现实生活中,狐狸“淫兽”的便签可以说是坐稳了,如果大家议论某个人是“狐狸精”,一般情况下并不是说这个女子的才华有多高,也并不代表她有多么诡计多端,更多的是代表着她凭借自己的美色涉足别人的家庭,坏人天伦。

除此之外,有时候也会称呼某一个人是个“老狐狸”,虽然这个意思不会像狐狸精那样低俗,不是“淫兽”的意义,但也是反映出某个人心眼比较多,大多有着一些狡诈的性格特点,仍然是负面的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